正文:二、偶遇
刘大松扫视了一下村子两侧,没看到两面包抄的队伍,兵力组织的不怎么样。从枪声听,五六十条枪应该是有的。枪械也是杂七杂八的,三八枪不多,好象只有一挺轻机枪,七九子弹的。火力不冲。从两方面看都不象是鬼子。随着枪声,从村子里逃出一些人来,衣服杂七杂八,三三两两的没个组织,不象是正规队伍,也不象是老百姓,老百姓都是男女老少,拖家带口的。一般情况,二狗子不屠村,老百姓也不跑。应该是地方干部,可这地方干部怎么也没有个组织呀,三三两两,零零落落,简直就跟老百姓似的。
怎么办?这树上的位置不错,能看清村口,射击面也宽,还有树叶隐蔽。鬼子二狗子要是追出村来的话,可以在这里顶一下。
刘大松摘下枪,正好架在树叉上。这时村里跑出来的人已经到了树下。
刘大松朝下喊,村里怎么啦。人们只顾跑路,无人搭理他。这时村子那头响起了手榴弹的爆炸声,声音发闷,这应该是咱们边区兵工厂的土造货。刘大松抬头朝村子那边望去,黑色的浓烟升起。
情况不明,他不知是应该下树进村,还是继续在这树上干等。忽然,好象有人在树下说话。刘大松低头朝树下一看,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个人,正在四下张望,是个女的,看衣着是干部模样。
女干部在喊,同志,你在哪?
刘大松俯身向下喊,唉,在这呢。上边。怎么回事呀?
女干部闻声抬头,问:你是队伍上的吗?
刘大松说,是。
女干部指着村子方向说,快,快去救他们。
刘大松背上枪,一边下树一边说,你快走,我去救他们。
女干部问,你们的人呢?
刘大松说,就我一个。
女干部一听这话,赶忙双手拉着刘大松的胳膊,你一个人就别去了,鬼子二狗子有一百多号呢。
刘大松问,村里的是哪部分的?
女干部说,西忻公安局警卫连的。
刘大松问,多少人?
女干部说,七个。
刘大松想甩开女干部的手,你快走吧。
女干部死不松手,刘大松越甩她拉得越紧,你一个人去没用的,白送死。
拉扯之间,有三五个二狗子跑出村口,揣着枪朝这边比划。刘大松说声快走,举枪瞄准,放倒了一个。
趁着二狗子往地下趴的机会,刘大松转身拉起女干部撒腿就跑,身后乒乒乓乓枪声一片,子弹从他们头上呼啸而过。刘大松边跑边回头观望,村里又出来几个二狗子,但都只是放枪没有追过来。
当他们跑出三里多地,村子那边的枪声停了。刘大松停步回望,心中十分惆怅。
女干部喘着气问,你是哪部分的?
刘大松说,八旅八团的。八旅是三五八旅的简称,在晋西北从贺司令到老百姓大家都这么叫。
女干部问,你是出来还是回去?
刘大松说,回去。刘大松简单地讲了一下昨晚的掉队的情况,其他的没有细说。
刘大松问女干部,你是地方上的干部?
女干部点点头,又摇摇头。以前是吧,现在不是了。
女干部告诉刘大松,她叫赵腊梅,原先是西忻县崞三区政府的干部,现在什么都不是了,政府搞精简时被精简了,已经在家呆了一个多月了。
刘大松奇怪,什么都不是了,在家好好呆着。干吗还要大半夜聚在这威胁的地方?
赵腊梅说,这里是敌占区,和你们那边根据地不同。你们那里干部精简了,回家就是了。我们这里,干部换得快,前面的没了,后边的要顶上来干。换得有多快呀?武委会主任换了三个了,粮秣委员两个。有一个人,要精简他,他不干。正吵着,鬼子来了,各跑各的。三天一过,鬼子走了,他又来找。没等他开口,书记就问,还想干吗?他说想干。怕死不怕?不怕!好,你干吧。
赵腊梅告诉刘大松,这刚才那个小村还不是落第一脚的地方。前天有人传信到家里,说是区里有事,通知昨晚要在三泉村组织开会。我是傍晚过来的,开始以为就是几个人十几个人的事,没想到陆陆续续足足到了五六十人。通知说是傍晚开会,可天大黑了以后,区里主事的人还是迟迟不照面。问村里干部,村干部根本就没接到过通知。正不知道该怎么办呢,半夜里就听到附近在打枪,这些人们就呼拉拉地往村外跑,刚出村就撞上鬼子二狗子了,人就冲散了。,
刘大松问,半夜打枪?
赵腊梅说,对,屯瓦河边上,噼噼叭叭的,打的可利害啦。
两人你问我答的,搞明白了。赵腊梅听到的枪声正是二狗子在追刘大松,而包围赵腊梅他们的则是别一帮子。
赵腊梅咬牙切齿地说,一定是哪个家伙叛变了,把我们骗去,想叫鬼子把我们一锅烩了。
从三泉村逃出来后,赵腊梅知道家是不能回了,见好几个人往这个方向跑,便跟着别人跑,人家想上哪去她也不知道。这支不组自合的队伍就东撞西撞的来了这里,遇上了西忻县公安局警卫连的七八人。见到了自己的队伍,本以为可以喘口气啦,没想到鬼子二狗子又来了,差点就叫包饺子了。
刘大松现在是没法搞清前面这伙敌人是昨晚追自己的,还是追赵腊梅他们的,或许是搜捕掉队的过路干部学生的。周围有多少敌人也难判断。现在最好的办法是找个地方躲下风头。
刘大松问赵腊梅,现在准备上哪里去?
赵腊梅朝西一指,山门村。
刘大松问,是回家吗?
赵腊梅说,家是不能回了,他们能把信送去,一定知道那地方了。
刘大松虽然没来过这一带,但因为在侦察排呆过,对这边情况还是知道一些的。山门村就在西边七八里的一个山口边,村名因山口竖立的两块巨石而得名。可那是个死山沟,顶头的山那边都是悬崖,通不到西边去。也许是由于这个原因,鬼子也没有在那里设据点。刘大松想,暂时躲一下的话,山门村也算是个好地方。
往前走到一个叉路口,遇到了刚才跑出来的一帮子十一二个人,他们正在面红耳赤的争论着。有人说应该往东,有人说应该往西的。争不出个上下高低,结果就各奔前程了。最后跟着刘大松赵腊梅他们一同去山门村有六个人,这几个人跟他们走的原因很简单,与赵腊梅一样有家难回,人多还有个相互照应,再就是觉得刘大松手里的这根打狗棍多少是个依靠。
怎么办?这树上的位置不错,能看清村口,射击面也宽,还有树叶隐蔽。鬼子二狗子要是追出村来的话,可以在这里顶一下。
刘大松摘下枪,正好架在树叉上。这时村里跑出来的人已经到了树下。
刘大松朝下喊,村里怎么啦。人们只顾跑路,无人搭理他。这时村子那头响起了手榴弹的爆炸声,声音发闷,这应该是咱们边区兵工厂的土造货。刘大松抬头朝村子那边望去,黑色的浓烟升起。
情况不明,他不知是应该下树进村,还是继续在这树上干等。忽然,好象有人在树下说话。刘大松低头朝树下一看,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个人,正在四下张望,是个女的,看衣着是干部模样。
女干部在喊,同志,你在哪?
刘大松俯身向下喊,唉,在这呢。上边。怎么回事呀?
女干部闻声抬头,问:你是队伍上的吗?
刘大松说,是。
女干部指着村子方向说,快,快去救他们。
刘大松背上枪,一边下树一边说,你快走,我去救他们。
女干部问,你们的人呢?
刘大松说,就我一个。
女干部一听这话,赶忙双手拉着刘大松的胳膊,你一个人就别去了,鬼子二狗子有一百多号呢。
刘大松问,村里的是哪部分的?
女干部说,西忻公安局警卫连的。
刘大松问,多少人?
女干部说,七个。
刘大松想甩开女干部的手,你快走吧。
女干部死不松手,刘大松越甩她拉得越紧,你一个人去没用的,白送死。
拉扯之间,有三五个二狗子跑出村口,揣着枪朝这边比划。刘大松说声快走,举枪瞄准,放倒了一个。
趁着二狗子往地下趴的机会,刘大松转身拉起女干部撒腿就跑,身后乒乒乓乓枪声一片,子弹从他们头上呼啸而过。刘大松边跑边回头观望,村里又出来几个二狗子,但都只是放枪没有追过来。
当他们跑出三里多地,村子那边的枪声停了。刘大松停步回望,心中十分惆怅。
女干部喘着气问,你是哪部分的?
刘大松说,八旅八团的。八旅是三五八旅的简称,在晋西北从贺司令到老百姓大家都这么叫。
女干部问,你是出来还是回去?
刘大松说,回去。刘大松简单地讲了一下昨晚的掉队的情况,其他的没有细说。
刘大松问女干部,你是地方上的干部?
女干部点点头,又摇摇头。以前是吧,现在不是了。
女干部告诉刘大松,她叫赵腊梅,原先是西忻县崞三区政府的干部,现在什么都不是了,政府搞精简时被精简了,已经在家呆了一个多月了。
刘大松奇怪,什么都不是了,在家好好呆着。干吗还要大半夜聚在这威胁的地方?
赵腊梅说,这里是敌占区,和你们那边根据地不同。你们那里干部精简了,回家就是了。我们这里,干部换得快,前面的没了,后边的要顶上来干。换得有多快呀?武委会主任换了三个了,粮秣委员两个。有一个人,要精简他,他不干。正吵着,鬼子来了,各跑各的。三天一过,鬼子走了,他又来找。没等他开口,书记就问,还想干吗?他说想干。怕死不怕?不怕!好,你干吧。
赵腊梅告诉刘大松,这刚才那个小村还不是落第一脚的地方。前天有人传信到家里,说是区里有事,通知昨晚要在三泉村组织开会。我是傍晚过来的,开始以为就是几个人十几个人的事,没想到陆陆续续足足到了五六十人。通知说是傍晚开会,可天大黑了以后,区里主事的人还是迟迟不照面。问村里干部,村干部根本就没接到过通知。正不知道该怎么办呢,半夜里就听到附近在打枪,这些人们就呼拉拉地往村外跑,刚出村就撞上鬼子二狗子了,人就冲散了。,
刘大松问,半夜打枪?
赵腊梅说,对,屯瓦河边上,噼噼叭叭的,打的可利害啦。
两人你问我答的,搞明白了。赵腊梅听到的枪声正是二狗子在追刘大松,而包围赵腊梅他们的则是别一帮子。
赵腊梅咬牙切齿地说,一定是哪个家伙叛变了,把我们骗去,想叫鬼子把我们一锅烩了。
从三泉村逃出来后,赵腊梅知道家是不能回了,见好几个人往这个方向跑,便跟着别人跑,人家想上哪去她也不知道。这支不组自合的队伍就东撞西撞的来了这里,遇上了西忻县公安局警卫连的七八人。见到了自己的队伍,本以为可以喘口气啦,没想到鬼子二狗子又来了,差点就叫包饺子了。
刘大松现在是没法搞清前面这伙敌人是昨晚追自己的,还是追赵腊梅他们的,或许是搜捕掉队的过路干部学生的。周围有多少敌人也难判断。现在最好的办法是找个地方躲下风头。
刘大松问赵腊梅,现在准备上哪里去?
赵腊梅朝西一指,山门村。
刘大松问,是回家吗?
赵腊梅说,家是不能回了,他们能把信送去,一定知道那地方了。
刘大松虽然没来过这一带,但因为在侦察排呆过,对这边情况还是知道一些的。山门村就在西边七八里的一个山口边,村名因山口竖立的两块巨石而得名。可那是个死山沟,顶头的山那边都是悬崖,通不到西边去。也许是由于这个原因,鬼子也没有在那里设据点。刘大松想,暂时躲一下的话,山门村也算是个好地方。
往前走到一个叉路口,遇到了刚才跑出来的一帮子十一二个人,他们正在面红耳赤的争论着。有人说应该往东,有人说应该往西的。争不出个上下高低,结果就各奔前程了。最后跟着刘大松赵腊梅他们一同去山门村有六个人,这几个人跟他们走的原因很简单,与赵腊梅一样有家难回,人多还有个相互照应,再就是觉得刘大松手里的这根打狗棍多少是个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