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凤凰网 | 小说
收藏 | 打赏

下载翻阅小说客户端,尽情使用听书功能!

取消 立即下载
加标签 收藏 打赏

《似闻惆怅在黎氓》

官方客户端永久免费畅读

翻阅小说

0

温馨提示

您还没有领取红包哟!

关闭后将无法领取该红包

确认关闭吗?

正文:5、草蚁疾苦谁感受

  5、草蚁疾苦谁感受
  “荛叔先生(强汝询)大驾光临,有失迎迓,见谅见谅!”听说先生来了,李大人赶快迎接。
  “紫璈大人不必客气,山人打搅了。”
  分宾主坐下,寒暄唱回毕,“先生别来无恙?”李大人感到,和强汝询离别已经十年了,“十年来本官远赴关外,南荒北野,猎狩嘡禅,尝遍颠簸寂寞之苦辣心酸,今日得以安顿了,不想遇见老先生,不知本官有几多遇苦难言矣!稍后再叙。”
  “不瞒李大人,山人也是奔波劳顿,北戈南钺,东壑西鎸,然都草草无渐,虚拟光阴。近得以投入伯涵(曾国藩)老大人麾下,有些微时日曷为心血,得以潜心于与探经史且旁方枝,也有望古携今之求,也有聊度此生之意矣。”
  “小弟奔走半生,也是南荡北草,惶惶愁度,以至于不惑之年还一无所成,虽茹苦寒窗数十载,也只好寄篱友人,才可草喘。幸得皇恩稍曜,几近天命而得以在此小试余芒,安身立命。”李超琼说话也显唏嘘,“与前两相照对,恍若彼岸之世矣!”
  “山人路过宝地,听闻紫璈大人治理有方,泽惠乡里,先弑贼安民,后立教图斯,再然克水旱蛊害力挽稼樯,成就一方平安,真乃宏图之举,令人佩服。”
  “先生谬奖了,小弟惭愧!”李大人叹息,“小弟刚刚奉旨治理苏吴一隅两三年,却屡屡水旱随遇,赌盗横溢,让人应接无方,心绞力碎,也未能遂黎民之愿景,未敢报君恩以点滴。下官思之实实有愧、无颜草蚁皇恩矣!”
  “爹爹,孩儿回来了!”
  “淑循来得正好,快叫先生。”李大人回过头,向淑循介绍,“这位乃当今大儒强汝询先生,今日有幸光临寒舍,淑循当可亲聆教诲。”
  淑循过来行礼毕:“但请先生不吝赐教,小女子三生有幸。”
  “小姐不必客气。”
  “尧叔先生有所不知,为整饬溧阳教育,本官新近力荐兴办了两所新学,其中一所乃女子学校,特聘本官小女淑循任首任校长,可惜国中可是礼技之女太过稀缺,本官拟先行在教堂聘请识技较佳之外洋女先生入校授技。待国人之女性人才渐多,陆续聘请国人之女先生,此法当否,望先生多予指点。”
  “哦,是这样。”强汝询先生听了,“不错不错!‘学夷之长技以制夷’应是国人之共识。今大清疏于西洋长技,只知之夫者也,抱残守缺,闭关自守的井蛙之举,何不屡败于英法俄日等强夷之手?若再不振奋发聩,强国人之技,大清离国灭不远矣!幸闻国人已有醒悟者,上海、宝山已有女学先例,而且宝山县令沈佺所办西学,据说也早有所成,已经有两届男校和女校结业,陆续赴西洋深造。而且听说沈佺还要打破中华之成规陋俗,实行男女合校,但因上曰‘实不中听’,而且由于民风不爽,至今鲜有女孩送达,而再次上达清廷求试办一班,经太后亲批‘严定律纪,以防纲纪之惑’,得以初试。听说今次入学女孩仅四人,但在中国,也是惊天之举,报刊之绯言舆论,也是纷至沓来。幸得皇上有言‘此乃新举,可得一试’,才得平息。今大人能有大悟,可喜可贺!”
  “可是,不知小女可否胜任。”
  “大人不必担心,万事开头难。办起来了,淑循小姐定会努力。假以时日,定会给大人以惊喜。大人有所不知,今被大清送上断头台的秋瑾,虽坠入匪类为人所不齿。但是其木兰之勇,桂英之谋,众皆知之,乃绝世英雌矣!”
  “就是,本官去看过几次,学校教学秩序井井有条,各项事务按部就班,不逊同时开办的男校”李大人沉吟一会,说,“好不好,以成绩论,本官要求学术知识到应试卷门、难度与男校同,要求同题同评同比,不可稍有草率。”
  “就是,淑循久之一定是不逊须眉!”
  “老伯太过抬举了,淑循不胜感激!”淑循羞红着脸蛋,低着头,很不好意思。
  “敢问大人,淑循小姐可是许配人家?”
  “小女不要媒妁,自己认识了一位教书先生。”
  “好啊!现在时兴自由谈人户,互相先行识认,先行达成情感之约,这样的婚姻才能持久。环顾当今之世界,只有大清臣民,才固守那种父母为大的陋俗陈规。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实在不能再行适应当今之世。其实此事,清廷也早订立律令,照仿外洋例制,可民例至今难随……”
  “妾身没有和这老头子自由谈过,进门前从未谋面,从姑娘到堂客,只是一天之遥,还是持久了,还是相敬如宾、并无一毫隔阂。”李夫人出来打断强汝询的话,然后道过万福:“请先生上座,喝杯薄酒。”
  “倒是倒是,那是夫人交了好运。”强汝询赶快欠身,“夫人鉴谅,夫人请。”
  两人边喝边聊,谈得很是投机。不经意间强汝询先生突然想起:“请问紫璈大人,嘉庆年间所出《溧阳县志》可是略知一二?”
  “让尧叔先生见笑了,本官因为忙于公务,到任之后,只是一事接着一事,让本官应接不暇,到如今,还没有到底理出头绪。办事诚惶诚恐,只怕有所纰漏。一天下来只觉得昏头昏脑,致是无作此闻,至今未曾拜读,未得管窥矣。”李大人来溧阳,“皆因公务繁忙,一直难有闲暇、难有闲暇矣!”
  “此县志大人一定要读,”强汝询强调,“溧阳县志,唯此最佳。此县志编修者虽然无典可考,却微阅就知道是大家手笔,据山人寡闻,溧阳虽则有人誊记转录,抑或推前重修,却至今无有超越者。山人偶有闲暇之时,对其进行过细读且深入探究,知此著对溧阳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县域的山川地势、县域辖区的演变、历来风土人情和历史的脉络、古今主要人物、生产生活情况……虽无华丽之藻,却沉湎底气、探幽嚓微,都有翔实记载。既是线条分明,古今有序;又是不拘前贤,薄古厚今。读之让人有新瓶旧酒之醇,又澈淡雾拂面之秋,清新耳目矣!”强汝询建议,紫璈先生“可以抽出时间稍挽一目,小作议研,对治理溧阳或者小有帮扶。”
  “听了先生铮语净言,本官一定亲睹。”
  李大人和强汝询先生揖别之后,立即到藏书阁找到那部县志,此藏书阁久未迎新,已是蛛网如帘、埃浮墨隐,尘封久矣!他很费力的找到那部县志,进行了认真研读。他十分赞叹该县志体例完备、材料丰富、记述翔实、立论中立,无有虚构不适,甚至还偶言及偏蚁,小酌闲叙都是据实以考,确是大家手笔而且精雕细琢,颇具匠心;但是令他感到美中不足的是,虽然言及偏蚁,但是,对下层草蚁的研议,却太过粗谦;记载民生大计的“食货志”,太过偏颇,“不但偏蚁记岐,且以粗描略、误以化外,几无体恤草蚁之议”,写得太过简略空唏,有滥竽之嫌。
  “一个县域,唯民最多,民之事才是最大。‘民之不抚,揭竿之源’!民以食为天,所有大小事之中,民生最大。官员所做之事都要时刻想到含辛茹苦的‘衣食父母’。”李大人提起这部县志,都认为,“撰写之人对这最大群体,如何能够这样如此草菅,轻率描之?”李大人想,以后重修县志,“宜当另重持。”
  光阴荏苒,新一轮溧阳县志续修开始。“县志续修,乃溧阳的一件大事,本官曾经与挚友、当今文坛泰斗强汝询老先生有所交集和探讨,谈吐中皆言,修县志一要上对列祖列宗、下对黎民百姓。史实每必真言,切无幻说邪语,虚化渺飃之作。这次续修,由本官主持,由陈师爷具体联络各位匠师并且统稿,有些重要的涉及黎民百姓、国计民生的地方,由本官亲自撰写。”李大人要求,“一,要有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要到田间地头,‘切切以佃农之所好为所好’,铮铮倚蚁民之所求当所求。很多不起眼的良莠人等,才是大家伙真切材料所需。那些山歌鱼律,很可能就是当年蒙民草辈真实生存的踢踏造作;二、必须让所有材料真实可信,不能欺骗别人,不能欺骗自己,更不能欺骗子孙后代。任何材料必须严加甄别,必须让自己的研究成果经由历史检验,尽力不能留下任何遗憾;三、议事必须客观公正,不能以己之心擅加褒扬,不能以偏颇之意妄加跶伐……”李大人慨叹,今之续修,应知“世事已逝,于当今是,慰来者矣”!
  经过长期准备和近一年的努力,《溧阳县志续修》诞生。这次续修,耗费李超琼大量心血,他每天晚上挑灯到深夜审看修改稿件,有时甚至漏夜赶写,而白天照样出现在农家的田间地头,跟老百姓“比试”农活的“十八般武艺”。这个光绪版的《续修》立意新颖,一改前志虚小黎民,妄拔宦富的滥风。由于资料翔实、站位中立、立论中肯、事无虚言,晓知尧涯,竟成舜理,成为后人研究溧阳历史的名志佳乘。
  李超琼担任主修,不是挂名。好多节篇的书写,他都及时过问、有些是他与同仁共同撰写,,全部稿件,他都逐一通读、认真审查、详细修改;真正做到“每笺必阅”。其中“食货志”全部是他的手笔。有关民生的历史细节都一一记录在案,见于“田赋”、“田赋起存”、“漕运”、“税课”、“盐法”、“户口”、“蠲恤”等中。数据力求精确,甚至到田亩的数据精确到“微(亩后千分位)”、银两的数据精确到“厘(元之后百分位)”、粮食的数据精确到“勺”(石之后万分位)。《续志》除了续记光绪以来的实据以外,嘉庆年间的数据也尽力做到翔实精确可靠,还补充了康熙乾隆甚至顺治时期的以前编修县志时没有的历史数据,李超琼如此用心良苦,就是想让人们看到溧阳人民曾经的真实生存状态和溧阳怎样因应人祸樯摧以及经历过的良多鸿獆滥觞。
  《续志》修成之后,李大人又马不停蹄又撰写《劝办备荒事宜》,在全县告示发布:“……有鉴于水旱灾害频仍,可在农闲期间尽量集中民力,与官方一起修缮和新建水利;严防蝗孽,切切不可闲昧,不让其酿成灾害;严备虫灾,随时查捡,见之必杀;推广积谷,‘平时每天节约一粒粮,可因应灾时之需’”。由于国库资金短缺,“现今暂无力筹款整治”像三塔荡之类的大型工程,但是“集一村数村之力,动员士绅大户捐款捐物、农户多出劳力,通力合作,整治疏浚支河汊港,以御来袭之灾,以成舟楫之利”,待“待来年国库稍充、民力有余,”再将大型水利工程如三塔荡之类提上议事日程。
  为了减轻灾民疾苦,李大人经常到抗灾第一线,和灾民一起大干苦干。他自认“出生卑微”,无有士宦血统,既然砍柴牧牛是行家里手,农耕也是“老果果(老把式)”了,所以每到一地,都要露一手。佃户们和他亲近,不少“富户贤达”却认为这位父母官“与寇草厮混,泥遮粪搭,斯文无颜,体统涤荡殆尽有损官宦之面颜”。但是面对近在咫尺的父母官的行为,觉得有些晓理,他们也只好认了。
  李大人每天照例五更即起,起舞练身,待早餐之后就焦急的赶到乡下巡查今年旱情,以及研究救灾事宜。
  但是,天不佑民,旱象越来越严重,禾苗都是黄苗搭须,再不下雨,就会几无抽穗之迹。可是老天爷的怜悯之心不知道到哪里去了,火红的日子没有丝毫收敛之迹象。清晨,练身之后李大人刚刚梳洗完毕,“报!南山大旱已过两旬!”
  “报!长阳湖已经见底!”
  “报!南塘村旱灾田亩中,壑口已逾两寸!”
  已经六月了,整整三个月,没有下过透雨,“稻谷不能胀泡(灌浆),”报荒信函雪片般飞来。去年水灾,老百姓还没有缓过气,今年旱灾接踵而至。李大人心急如焚,“这是‘捏颈旱也’!老天爷缘何如此苛严哉……老天爷,救救黎民百姓吧!”李大人已经很多次沐浴更衣,整顿香火,虔诚祷告,“老天爷啊,您老人家还是发发慈悲吧,在这样下去,庄稼可是颗粒无收,您叫黎民百姓还怎么活耶?!”
  “走,到南山看看,看能不能想想办法。”听了下面急报,李大人早已坐不住,急急的叫上陈书吏,带了几个随从。
  “水路已经干涸,只有走陆路了。”陈书吏告诉李大人。
  “那好,更能够实地看看受灾情况。”
  一路上,看到田里不能胀泡、已经黄毛搭须如干草的稻谷,也许只消一根洋火,就是大火燎原,想到这,他心痛不已,两行老泪就只好情不自禁;看到面黄肌瘦、饥肠辘辘的孩童,还有那些还在干瘪的头乳上拼命吮吸、然后嚎啕大哭的婴儿,他都泪盈双眼、俯身相慰,不时随手摸出些小钱,打发他们。待到心痛至极,往往老泪横流:“蝼蚁也要偷生,我的子民……老天爷啊,发发慈悲吧!您老让他们‘苟且偷生’一回吧!”
  他来到南山戴阜村,连老汉迎了上来,扑通跪下:“李大人……”
  “快快请起!”李大人连忙扶起连老汉到石墩上坐下。已经见过几次面,是老熟人了。
  拉了几句家常,李大人问连老汉:“有何救急良策?”
  连老汉分析了戴阜村的一些情况,李大人发现,这里的农户大多都有这样那样的手艺,“有艺不孤身啊,这就是救急的办法。”他挨家走访,逐一询问各家手艺情况:“原来你会烧炭,可以卖钱,买些油盐米粮,正好补贴家用,也满足了城里人的需求。”
  “老大爷啊,现在旱情未得舒缓,又是赤日炎炎,你编的草帽,让人有些遮挡,可以赚大钱!”李大人说,“还有没有?本官也买两顶回去。”
  “好的,这两顶草帽就送给李大人,聊表寸心。”老大爷喜出望外,没想到堂堂的县太爷也看得起自己的草帽。
  “这可使不得,本官依市价购买,不得赊欠分文”他问了陈书吏等随从人员,“你等可否也买两顶回去?”随即掏出钱硬塞给老大爷,“拿着,老哥子,您的心本官领了,但是做一件东西很不容易,且您也是救急的当口,这钱您必须收下!”
  “这位小厮,你那小木活,大可养家糊口吧?本官看你那手艺,虽不说十分精湛,就是在大户人家都可以模糊,何不到县城找些大钱?你那老娘和孩童有你媳妇照顾,你就放心出去干,找点钱回来,可让家里滋润些。”
  看到一户房前坝子上,有几位村妇正在刺绣,李大人很高兴的走上前去:“大家正在忙活,能不能借光,看看你们的刺绣?”
  大家抬起头,一看是李大人:“李大人,您好!”“李大人来了,请坐。”她们纷纷把自己的刺绣给李大人看。
  李大人接过刺绣,认真的观看,并且啧啧称赞:“,这个绣得好……这个不错……矣,不错,不错……”
  “各位大姑大嫂,”他坐下来,和那些妇人慢慢攀谈:“你们知不知道,这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在世界上很有名气。”
  “世界上在哪里?”一位村妇好奇的问。
  “世界上就是整个地球,我们都住在这里。”
  “那洋人是不是都住在这个地球上?”
  “是的,我们的大清国和日本、英吉利、美利坚、还有朝鲜安南缅甸暹罗等等所有国家和地区,不管什么人,都住在这个地球上。”他看见提问的村妇手上的刺绣,就拿过来看,“这地球可是大得很,除了天上的星辰,可是包罗万象。”
  “就是,嫦娥原来也是住在地球上,后来偷吃仙药,才移居月亮。”一位妇人自以为聪明。
  “那是中国古代的传说,其实没有这回事儿。”李大人说了,“外国有个人叫伽利略发现,人们说的月亮上那棵树,是被巨大的石头撞出的很多大坑洼,吾等就是这些大坑洼的阴影。至于广寒宫,更是无稽之谈。月亮比地球小得多,被地球的‘万有引力’吸引,围着吾等居住的地球转,而且荒凉得很,根本没人居住。”
  “这个地球好大呀!”村妇觉得很奇怪,意犹未尽的继续说,“原来都说是天圆地方,那不是先人都说错了?那玉皇大帝不也住在地球上?”
  “玉皇大帝是古人的想象,是大家瞎编的。其实天上地下没有玉皇和阎罗,只有人是最上等的动物。看来都不知有魏晋,难怪炮舰一来,见了黄毛,皆以为妖怪,国人皆作惊弓之举。”李大人回头望了望陈书吏,对大家说,“作为大清国臣民,只知道男耕女织是不行了,要睁开眼睛看看外洋,要向外洋学习,连麦哲伦、新大陆都不知道,所以只有挨打,不努力还要当洋人的奴才。”
  说完李大人又接过一位村妇的刺绣看看,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幺儿啦!这位小大嫂还真不错,绣工扎实,绣得着实不错。难得难得!”说得那位村妇顿时满脸绯红,十分羞涩的低下头:“大人谬夸了。”
  一位村妇听了:“什么是幺儿啦?”
  “我们家乡的土话,就是感到惊奇发出的感叹。”
  过了一会,那村妇才抬起头来,怯生生的说:“看不出李大人一个大男人还懂刺绣。”
  “这不奇怪,你们这里有刺绣,本官的家乡也有刺绣,不过那是蜀绣,针法、风格和苏绣有所不同,有夜郎遗风。不过也是和苏绣一样,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原来是这样,难怪……什么夜郎遗风?”
  “我们那里古代是大汉边关,紧挨夜郎国地界。因为山高路险,造就那里的人的彪悍勇猛,在刺绣里面除了缠((绵之外,还表现出来柔中见刚的彪悍之气,绣的山水虎豹显现大气。不像苏绣那样细腻温婉,有浣花风格。”
  “李大人真真是高手,博古通今,奇风异俗样样皆能。”那位村妇称赞道。
  “李大人对刺绣很有研究,是不是也小试锋芒,让我等小家妇人也见识见识?”
  大家听了引来一阵哄笑。
  “看来,小大嫂是个大家闺秀。”李大人有些情不自禁的赞许。
  “她是我们村的女秀才!”那些村妇村姑立即附和。
  “她可是行了,天南地北鸟、琴棋书画逑无一不精!”一位村妇高声说
  “不跟你们聊了,尽是胡说!”那个村妇羞红着脸。
  “嘻嘻嘻……”大家又是一阵轰动。
  “大人可是样样精通,”可刚才那位村妇不依不饶,“请问,李大人可否试试?”
  “不瞒大家说,本官才疏学浅,能看不能做。不过,本官的那位贱内,也是蜀绣的行家里手。她绣过一幅《贵妃醉卧》图,在当地卖了一块大洋的好价钱!在本官的乡里,这一块大洋可以买一石谷子!”
  大家听了,伸出的舌头好长时间不能缩回,然后是一片赞叹声。
  李大人越说越来劲,“本官那里的女人也是几乎人人都刺绣,那些姑娘从小就要学习,每个人出嫁都要绣上很多东西,比如衣服、枕头、绣花鞋之类,作为嫁妆,带着出嫁,如若不会,会被人耻笑,每年的三月初一是‘织绣大会’,招徕四方八面身着蜀绣花枝招展的媳妇姑娘,各施奇技,还要推出女状元,尽兴之后的晚上,到处点燃篝火,还要敲响竹节梆子、吹起陶埙,唱着山歌打起莲枪,还要扭起傩戏,漫山遍野成了男欢女爱的海洋……”
  “呦!”大家听了,感到非常惊奇,“能不能让我们见识见识您们的蜀绣?”
  “好的,本官下次来,一定带上几幅。这里离城近,假如有时间进城,也欢迎来看看,观摩观摩。”他把刺绣交还那位村妇:“小大嫂啊,我看你那绣花织艺还有些来头,往上海送,洋人可是喜欢,洋人喜好欣赏和收藏中国的民间工艺品,绣出精品可以卖出好价钱……”
  他找来连大爷,和他商量:“本官以为,可以叫上那些年轻的姑娘媳妇,办一个花织坊,”他突然想起,“先前那位织绣苏绣的小大嫂怎么叫来着?我看她手艺已堪翘楚啰。”
  “哦,她是刁家媳妇,娘家刘氏,我们就习惯叫他刁家媳妇。”
  “老哥哥,你们这里,像这样的苏绣人才有多少?”
  “凡是那些姑娘媳妇,几乎人人都会。因为她们在闺房里就必须会了,”连老汉说,“我们这里,姑娘如果没有缠脚、没有缫织刺绣手艺、不会做饭喂猪的家务,是不能嫁人的。即使不小心嫁了,有些尖酸刻薄的公婆们,不定也会给抬回来。”
  “连老哥,本官听说,之前您老在外面跑,路子很熟,而且带过班子,有些来头。本官想,现在成立这个苏绣‘花织坊’?这个作坊成立了,就由你当坊头,”李大人说,“你除了当坊头以外,还要去外面跑跑销路,待生产和销售走上正轨,以后再由其他人去跑外勤,你就潜心坊中生产,因为万事开头难吧?那个刁家媳妇,在织绣上有些能耐,就由她来把关,必须保证质量,质量唏儿了(差了)一定不收。因为质量唏儿了,不但卖不起价钱,而且打烂了招牌,以后就不好卖了。”
  “是的,既然大人有言,那老朽就只好滥竽一回了。”连大爷说,“感谢大人高看微末。可是,这作坊设在?”
  “这个不急。现在他们可以在家里绣,待生意做大了,有些厘头了,再修作坊不迟。”李大人沉(吟)一会,“这花织坊产品出来了,还是要有个商标,因为如若没有商标,外面就认为是土货,不值钱。老哥以为,这商标应该叫什么名字?”
  连老汉想了一会,“就叫‘南山村’咋样?”
  “不是本官不恭维,这个名字实在并不如何,没有什么吸引人的特点。况且叫‘南山’这种名字到处都有。”李大人思考良久,“依本官所想,可否叫做‘溧花’?又知道了产地是溧阳,又显示绣品的美丽,而且这‘花’字还隐含‘中华民族’的意思,因为上古我们华族就叫‘花族’,所以我们中华民族最早叫‘中花民族’。应验了一举数得的老话。”
  “善!那就定了!”
  “测个吉日就可以开张。新坊开业本官要来道贺。”李大人叮嘱,又叫陈书吏拿了二两纹银,“到时用这点钱,备办酒席,全村一百多丁口都来凑热闹,应该够了。但是,不能收受村民的贺礼,不能让他们破费。对于那些田主,要具名造册,每人必须到而且必须送礼,礼金不能少于半串,这些礼钱,就作为花织坊第一笔运作资金,不能乱用。”
  “既然这样,老夫一定尽力。”
  “这事一定要办好,办好了,有可能成为溧阳的一大产业,我们回去商量,可以让全县的女人们都参与进来,让这‘靠天吃饭’的日子成为过去。而且,办好了可以刺激蚕桑养殖业和缫丝织造业,那可是一个更大的摊子了!我们知道,江西的铜陵、云南的个旧,那个规模,世界少有。只要我们做大做强了,就可以在大清、甚至在外洋也有一席之地。这一注下得好否,就看连老哥你的了。”
  “那好,老朽固然薄浅,却是定当尽力。”
菜单 下一章
立即下载
猜你喜欢
商海风云
一个夏日的雨夜,他救了熟睡的女领导,本以为是一段奇缘,不曾想却惹上了一身麻烦,更可怕的是,竟然落入了一个精心打造的圈套,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没根基,没靠山,没人脉,没资源,一个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
卷帘西风1
现代都市完结
官途
描写某高官李向东10年官样年华,地域横跨经济中等发达地区、边远贫穷地区、发达富裕地区,主人公也历炼了不同地域、不同职务面临的种种危机与挑战,是一部写实的网络小说。
怎么了东东
都市其他完结
巅峰权力
宁为酷吏,不做青天。 叶家镇镇长苏逸做梦都没想到在清水县新县委书记上任的第一天,就有本镇老百姓拿着血书拦路上访。面对这种情况,他只能是迎难而上。然而让所有人意料不到的是看似普通的上访事件,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天大的阴谋......
金戈铁马
现代都市连载
黄檗向春生
幼年的黄欣悦由于经常替表姨父任文良跑腿,到自己家附近的中药店素问堂购买裱画用的中药材料黄檗,与素问堂主人之子袁春生相识。每当袁春生看到黄欣悦,就会笑着呼唤:“黄檗来了!”两人感情融洽。但有一天,袁春生忽然凭空消失了。多年后,在黄欣悦的思维中,袁春生一定是不在人世了,否则一定会再和自己联系的。但是,他到底去了哪里?
苏曼凌
网文女频完结
执掌风云
从东南席卷而起的时代风云中,深处基层的萧峥无意中抓住一个机会,经历了从潜龙在渊到辉煌腾达的人生历程。
笔龙胆
现代都市连载
超能黄金瞳
穷小子杨俊偶然间开启了透视眼,哪个姑娘身材最好?哪张彩票会中大奖?哪个古墓有宝藏?哪座山脉有金矿?他可以知晓这个世界上的任何秘密……从此过上了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风流潇洒人生。
傲娇小山竹
都市其他连载
上一章
下一章
字号
5
间距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