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学艺
在夏明远的直接关心下,赵玉山成功地进行了胃切除手术,夏明远叫赵平服侍父亲15天。在这15天里他正式拜师,开始系统地阅读了中医学理论,并且每天早晨跟师傅练习少林罗汉拳,晚上跟师傅学习少林“易筋经”。从学习过程中才逐步知道,原来夏明远一身武学造就很高,他24岁在河南参加徐海东领导的红军,为后来战争年来的军队医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极其重要的贡献,57年被补授中将。
赵平的聪明好学和能吃苦的精神,令夏明远十分高兴,他为自己临到晚年还遇见了一个武学奇材而庆幸。为了能培养好这个弟子,他制订了一整套方案。
半个月过后,赵玉山已经出院回家,赵平留下学艺。这天晚上,夏明远将赵平带回住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家属楼的家,他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老伴和自己。师娘十分热情地准备了几个菜,师徒俩边喝酒边聊天。吃饱喝足后,夏明远说:“平儿,为师请你吃这餐后,从明天开始你就得自找工作、自找住处去了。”
“师傅放心”,他刚毅地说:“无论有多困难,我都信守承诺,绝不半途而废。”
“好,这里是50块钱你拿着”,夏明远将钱递给赵平后说:“沙发上的两个包袱是衣服、被子及日用品,出门在外要学会忍耐和自律。明天早上在学院门口乘16路公交车到下关码头,那个地方好找工作,又离我这近,每个星期六晚上回来住。每逢三、五早上5点要准时到学院广场,风雨无阻。”老伴听了这些就不乐意了,十分生气地说:“你个老不死的,几个儿女被你折腾的苦大仇深;连老收个徒弟还要这么折磨,你真狠心。”
赵平见状急忙说:“师娘,我必须自己闯天下,这是当初的约定。”
清晨,看着赵平拿着行李走出家门,老伴流着泪说:“老夏呀,这孩子是农村来的,从来也没见识过大城市,出了门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他可是从来没有离开过家,况且现在下放知青返城都找不到工作,他一个农孩子到那找工作呀?你真是的…”
然而,此时的夏明远的眼也湿润道:“告诉你吧,这家伙可能是军事奇才,就半个月的时间,他都能独立绘制江宁市区主干线交通图了。让他在艰难万险中闯一闯吧!”夏明远深吸一口烟,慢慢吐出烟雾后对身边一个年轻人道:“王秘书这两天就悄悄地跟着他,看他找单位。不管找的单位好不好,你都设法把它搞黄了;等到明天下午你就找5号码头仓库李主任,要求老李安排他到板车队拉板车。”
“首长,”王秘书说:“码头最苦的工作是拉板车,听说一个人要拉一车1吨多重,一趟一趟往市内各仓库拉,那很苦,他才19岁…”
“执行任务去,”夏明远手一挥,王秘书赶紧跑出去…
赵平在下关大大小小街道转了一圈又一圈,结果是,要么工资太低,自己不能干;要么,人家不要;令他心恢意冷的是,明明已经谈好的,已经在试工,老板却出尔反尔地爽约了。当然,他不知道这一切都是王秘书捣的乱。
初冬的夜晚已经开始冷了,赵平孤独地坐在江边防洪堤上咬着烧饼,望着江中过往的轮船,泪水一串一串流下,他此时多么想念斜对岸乌江的亲人,多么想回到那虽破旧却温暖的家。远远处正在注视着赵平的王秘书心里一阵阵酸痛,他忙用港务局军事代表处电话向夏明远汇报了情况,夏明远听完沉默了一会说:“你把情况跟军代处说明一下,请他们夜间关注一下赵平。你就回宿舍吧,明天继续。”挂掉电话,他自言自语道:这个孩子,我给他钱啦,怎么不住旅社呢。
赵平头枕着包袱就露宿在大堤上,第二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已身上盖着一件军大衣,感觉十分温馨和不解,他拿着大衣到处问寻却无人认领,最后经巡逻警察辨认才知是军事代表处的,他感激地将大衣送还了代表处的执班战士,又开始了第二天的找工作。时间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过去,码头的大钟已经敲响了四下,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他仍然没有找到工作,此时的赵平有点绝望了,他神情萎缩地走在江边路上,泪水直在眼眶内打转。他决定找一块地方坐下息息,明天到湖南路方向找。
“小伙子,是不是在找工作呀?”一个面目可亲的中年人笑着对他说:“我是五号码头仓库,想找一个板车工,你愿意干吗?”他被这突如其来的问话惊呆了,那人接着说:“我们可是国营事业单位哟,我看你的神色就知你遇到困难了。走吧,跟我去看看,如果看不上你可以不干。”他随着中年人来到仓库,中年人自我介绍:“我叫李忠,是仓库主任,你能不能介绍一下自已呀?”于是,他也简单介绍了自已,并拿出大队介绍信,李忠接过介绍信笑道:“我也是乌江人,老家就是城南乡的。你来这工作,我可以在港务局宿舍给你提供一人单间的免费宿舍。板车队虽是重苦力活,但是计件工资,实货按吨公里算钱,虚货按件算钱,只要你肯吃苦,一个月六佰多块钱没问题。”“600多?”赵平有点不相信,因为那时的国营单位干部月工资也最四五佰块钱。
“不错,我不骗你。”
“主任,我干了。”
“就叫我叔吧,”李忠说:“走,先到板车队报到。”
五号码头仓库板车工基本上都是在农村结婚后返城的女知青丈夫,回城后这部分人的户口和工作都无法安排,当时对他们尊称“半家户”,即一半有户口。江宁港务局为了解决本单位“半家户”的困难,就组建了几个板车队。
李忠领着赵平来到板车队的队长室,对范大华队长说:“这小伙子到你这上班,你要给他一辆新轮胎的板车,并叫蒋副队长亲带他一个星期。记住,不准人欺负他,这是政治任务。”范大华听完话赶紧叫来刚回队的老蒋,把赵平郑重地交给了他。老蒋立马召开全队会议,让大家相互认识一番后说:“马上要下班了,小赵你明天早上七点来,我给你配好工具。”
接着李忠领着赵平把宿舍安排一下,又领他到职工食堂,并给了他30张饭票,叮嘱一下就自己回家了。
一夜无事,第二天早上七点赵平准时来到板车队,此时蒋队长正在为他配置各类工具,全新的板车、水壶、绳索、雨布、雨衣、工作服、解放鞋。领完东西,老蒋又手把手地教他怎么拉板车,以及上坡下坡及拐弯注意事项。赵平感动地说:“谢谢蒋叔叔!”蒋基明脸一紧说:“谢什么,我是乌江县香山镇人,我们是老乡。”
今天拉的货是自行车,一箱10辆自行车,每个人拉三箱,总重达900多公斤,送往新街口后街仓库,计件工资36块。蒋基明和另外俩个板车工帮助赵平装好车,并教他如何用绳索固定木箱。装好后,赵平在蒋基明前面走。当他把板车背带套上肩膀往前拉起板车时,开始并不感觉很吃力,可出仓库门30米后上坡时,新手的他就感动无比吃力了,一口气没换上来板车就往后下坡倒退了,这是很危险的,有可能翻车或碰撞到人,就当他恐慌无主之时,就听蒋基明大声道:“有我在,不要慌,往前拉。”原来蒋基明早就空身人跟在他车后面,当刚刚出现危险时,老蒋已经在车左侧推着车子了。60米长坡过后停下车,他仍然神情紧张。蒋基明说:“这就是一道坎,所有新手都会出现这问题,拉几次就好了。对了,到了绣球园门口下坡处时,你停下来,我告诉你如何下坡;再到西货场铁路口也停下来,我教你如何安全过铁路道口。”
就这样年仅十九岁的赵平开始从事着三十岁以上的人所能承受的既重又危险的板车工工作,他由此正式踏上了人生之路。
赵平的聪明好学和能吃苦的精神,令夏明远十分高兴,他为自己临到晚年还遇见了一个武学奇材而庆幸。为了能培养好这个弟子,他制订了一整套方案。
半个月过后,赵玉山已经出院回家,赵平留下学艺。这天晚上,夏明远将赵平带回住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家属楼的家,他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老伴和自己。师娘十分热情地准备了几个菜,师徒俩边喝酒边聊天。吃饱喝足后,夏明远说:“平儿,为师请你吃这餐后,从明天开始你就得自找工作、自找住处去了。”
“师傅放心”,他刚毅地说:“无论有多困难,我都信守承诺,绝不半途而废。”
“好,这里是50块钱你拿着”,夏明远将钱递给赵平后说:“沙发上的两个包袱是衣服、被子及日用品,出门在外要学会忍耐和自律。明天早上在学院门口乘16路公交车到下关码头,那个地方好找工作,又离我这近,每个星期六晚上回来住。每逢三、五早上5点要准时到学院广场,风雨无阻。”老伴听了这些就不乐意了,十分生气地说:“你个老不死的,几个儿女被你折腾的苦大仇深;连老收个徒弟还要这么折磨,你真狠心。”
赵平见状急忙说:“师娘,我必须自己闯天下,这是当初的约定。”
清晨,看着赵平拿着行李走出家门,老伴流着泪说:“老夏呀,这孩子是农村来的,从来也没见识过大城市,出了门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他可是从来没有离开过家,况且现在下放知青返城都找不到工作,他一个农孩子到那找工作呀?你真是的…”
然而,此时的夏明远的眼也湿润道:“告诉你吧,这家伙可能是军事奇才,就半个月的时间,他都能独立绘制江宁市区主干线交通图了。让他在艰难万险中闯一闯吧!”夏明远深吸一口烟,慢慢吐出烟雾后对身边一个年轻人道:“王秘书这两天就悄悄地跟着他,看他找单位。不管找的单位好不好,你都设法把它搞黄了;等到明天下午你就找5号码头仓库李主任,要求老李安排他到板车队拉板车。”
“首长,”王秘书说:“码头最苦的工作是拉板车,听说一个人要拉一车1吨多重,一趟一趟往市内各仓库拉,那很苦,他才19岁…”
“执行任务去,”夏明远手一挥,王秘书赶紧跑出去…
赵平在下关大大小小街道转了一圈又一圈,结果是,要么工资太低,自己不能干;要么,人家不要;令他心恢意冷的是,明明已经谈好的,已经在试工,老板却出尔反尔地爽约了。当然,他不知道这一切都是王秘书捣的乱。
初冬的夜晚已经开始冷了,赵平孤独地坐在江边防洪堤上咬着烧饼,望着江中过往的轮船,泪水一串一串流下,他此时多么想念斜对岸乌江的亲人,多么想回到那虽破旧却温暖的家。远远处正在注视着赵平的王秘书心里一阵阵酸痛,他忙用港务局军事代表处电话向夏明远汇报了情况,夏明远听完沉默了一会说:“你把情况跟军代处说明一下,请他们夜间关注一下赵平。你就回宿舍吧,明天继续。”挂掉电话,他自言自语道:这个孩子,我给他钱啦,怎么不住旅社呢。
赵平头枕着包袱就露宿在大堤上,第二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已身上盖着一件军大衣,感觉十分温馨和不解,他拿着大衣到处问寻却无人认领,最后经巡逻警察辨认才知是军事代表处的,他感激地将大衣送还了代表处的执班战士,又开始了第二天的找工作。时间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过去,码头的大钟已经敲响了四下,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他仍然没有找到工作,此时的赵平有点绝望了,他神情萎缩地走在江边路上,泪水直在眼眶内打转。他决定找一块地方坐下息息,明天到湖南路方向找。
“小伙子,是不是在找工作呀?”一个面目可亲的中年人笑着对他说:“我是五号码头仓库,想找一个板车工,你愿意干吗?”他被这突如其来的问话惊呆了,那人接着说:“我们可是国营事业单位哟,我看你的神色就知你遇到困难了。走吧,跟我去看看,如果看不上你可以不干。”他随着中年人来到仓库,中年人自我介绍:“我叫李忠,是仓库主任,你能不能介绍一下自已呀?”于是,他也简单介绍了自已,并拿出大队介绍信,李忠接过介绍信笑道:“我也是乌江人,老家就是城南乡的。你来这工作,我可以在港务局宿舍给你提供一人单间的免费宿舍。板车队虽是重苦力活,但是计件工资,实货按吨公里算钱,虚货按件算钱,只要你肯吃苦,一个月六佰多块钱没问题。”“600多?”赵平有点不相信,因为那时的国营单位干部月工资也最四五佰块钱。
“不错,我不骗你。”
“主任,我干了。”
“就叫我叔吧,”李忠说:“走,先到板车队报到。”
五号码头仓库板车工基本上都是在农村结婚后返城的女知青丈夫,回城后这部分人的户口和工作都无法安排,当时对他们尊称“半家户”,即一半有户口。江宁港务局为了解决本单位“半家户”的困难,就组建了几个板车队。
李忠领着赵平来到板车队的队长室,对范大华队长说:“这小伙子到你这上班,你要给他一辆新轮胎的板车,并叫蒋副队长亲带他一个星期。记住,不准人欺负他,这是政治任务。”范大华听完话赶紧叫来刚回队的老蒋,把赵平郑重地交给了他。老蒋立马召开全队会议,让大家相互认识一番后说:“马上要下班了,小赵你明天早上七点来,我给你配好工具。”
接着李忠领着赵平把宿舍安排一下,又领他到职工食堂,并给了他30张饭票,叮嘱一下就自己回家了。
一夜无事,第二天早上七点赵平准时来到板车队,此时蒋队长正在为他配置各类工具,全新的板车、水壶、绳索、雨布、雨衣、工作服、解放鞋。领完东西,老蒋又手把手地教他怎么拉板车,以及上坡下坡及拐弯注意事项。赵平感动地说:“谢谢蒋叔叔!”蒋基明脸一紧说:“谢什么,我是乌江县香山镇人,我们是老乡。”
今天拉的货是自行车,一箱10辆自行车,每个人拉三箱,总重达900多公斤,送往新街口后街仓库,计件工资36块。蒋基明和另外俩个板车工帮助赵平装好车,并教他如何用绳索固定木箱。装好后,赵平在蒋基明前面走。当他把板车背带套上肩膀往前拉起板车时,开始并不感觉很吃力,可出仓库门30米后上坡时,新手的他就感动无比吃力了,一口气没换上来板车就往后下坡倒退了,这是很危险的,有可能翻车或碰撞到人,就当他恐慌无主之时,就听蒋基明大声道:“有我在,不要慌,往前拉。”原来蒋基明早就空身人跟在他车后面,当刚刚出现危险时,老蒋已经在车左侧推着车子了。60米长坡过后停下车,他仍然神情紧张。蒋基明说:“这就是一道坎,所有新手都会出现这问题,拉几次就好了。对了,到了绣球园门口下坡处时,你停下来,我告诉你如何下坡;再到西货场铁路口也停下来,我教你如何安全过铁路道口。”
就这样年仅十九岁的赵平开始从事着三十岁以上的人所能承受的既重又危险的板车工工作,他由此正式踏上了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