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夜幕
下午5点半钟,陈继峰队长收拾完办公桌上的文件,拿起放在旁边柜子里手提包,“啪”的一声关闭办公室红木门,迈着轻快步子向停车场走去。
他打开车门,坐进车内,发动汽车,深踩一脚油门踏板,车子迅速冲出停车场。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看上去仿佛整个城市的街道、高楼、树木都穿上了一层淡淡红色,十分温馨。
陈继峰队长双手紧握方向盘,车子疾驰在绕城高速上,傍晚一阵阵凉风从车窗钻进来,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此刻,陈队长心中涌上久违的轻松与愉悦。
从进入刑侦队担任队长这几年里,每次上下班都要开车经过这条绕城高速,但是从没有今天这样感觉,路边的风景看起来耳目一新,如此美丽。
今天,对于陈继峰队长来说,是他人生中一个十分关键的日子,他觉醒了,准备在打击犯罪、抓捕犯人的道路上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从下午他所寻找的“同伴”效果来看,这一步是成功的,虽然上午会议让他觉得自己成了“光杆司令”,毫无领导颜面,但是在物证鉴定中心几个同志心中,他依然是刑侦队队长,最让他感到欣慰和意外的是,就连物证鉴定中心的老同志张卫军对自己提出的专案组建议,都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同意。
按照他去物证鉴定中心之前的设想,张卫军作为物证鉴定中心主任,是个领导,又是刑侦队老同志,他肯定不会把这个刑侦队长放在眼中,断然不会加入陈继峰自己私自成立的“碎尸专案组”,能够笼络人心的对象估计只有那里几个年轻同志,但是结果却十分出乎所料,可是回想张卫军当时在听到自己提议时的反应,他脸上细微表情依然表露出内心惊讶,可是在二人四目相对时,张卫军眼神似乎有些难以捉摸,很有深意。
前面路口红灯亮了,陈队长慢慢踩下刹车踏板,车子速度缓缓降了下来,最后停在了前面一个黑色大众帕萨特车后面。
陈队长脑海中不断浮现张卫军当时的眼神,但依然想不明白,到底蕴含着怎样的讯息,又饱含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既然想不明白,那就不想了,不管张卫军内心中装了什么秘密,但他毫不犹豫的加入了自己的团队,这才是最好的结果,陈队长心想,张卫军是久经沙场的刑侦专家,在法医、刑侦这条战线上拼搏、奋斗多年,有了他加入,那么无疑是自己手中的一把利剑。
副局长李宏伟再三叮嘱又再次浮现在脑海中,如果能够顺利破获此案,抓获凶手,那么自己仕途一定会发生巨大变化,很有可能离开这个令自己很厌烦的刑侦工作,在适合自己的岗位再作出一番响当当事业。
想到这里,陈队长心中转瞬间豁然开朗,美好的未来再向他招手,他用力踩下了油门踏板,一阵发动机轰鸣声传来,车轮有力的抓住地面,迅速冲向前方。
陈队长将车子停在车库,脚步轻快的走向负一层电梯,跨进去,按下16楼。
“咚、咚、咚!”,陈队长在16楼1号的门口轻敲了几声。
“爸爸回来了!”隔着暗红色的防盗门,隐约传来一阵青涩的声音。
陈队长嘴角微微上扬,喜悦心情挂上眉梢,一定是自己的儿子。
一阵机械摩擦声之后,铁门打开了,满脸笑容的儿子正在用一双水汪汪大眼睛看着手中正在提着公文包的陈队长。
“爸爸!欢迎回家!”
“儿子,真乖!”陈队长不顾手中提着的公文包,张开双臂把儿子抱在怀里。
“今天在学校有没有好好表现?”陈队长轻声细语问道。
“当然有啦,我的同学都等待你去我们学校讲座呢。”
“真的啊?爸爸有这么受欢迎吗?”
“那是当然啦,爸爸是个专门抓坏人的大英雄。”
这时,陈继峰的爱人李莉腰上系着围裙从厨房走了出来,手中拿着青菜,一边摘菜一边问道:“回来啦啊?”
陈队长怀中抱着儿子,面带微笑回答:“唉!”
“爸爸工作一天辛苦了,快下来吧。”李莉对儿子说道。
“没事,不累,很久没有抱着儿子了。”陈继峰抱着儿子向客厅走去。
夜幕再次降临,张卫军主任依然一个人坐在自己的“雅间”内,米色的窗帘已经拉上,在两块窗帘合缝处,依稀能看到窗外黯淡的街灯,车辆疾驰而过的声音一阵阵传来。
张卫军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面前正在泡着一杯普洱茶。
三年来,这样的场景对他来说已经成了稀松平常的事,他基本上都是整个物证鉴定中心最后一个离开,不论春夏还是秋冬,他走出物证鉴定中心大门时经常都夜幕降临,华灯点亮。
“人生如茶须静品,岁月如歌要静听!”这句话是先辈门总结的两句人生名言,现在已成了很多“文人”在传播心灵鸡汤的重要引述。
张卫军不是文人,他只是一个法医,一个只专注于现场、尸体、凶手的侦探,他戴着眼睛,看上去文质彬彬,没有亲手给犯罪人员戴上手铐,但是他用自己精湛的技艺、严谨的推理,为侦查破案、缉拿真凶提供了有力证据,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曾经他对待生活乐观向上,热爱生命中每一天,对待工作充满热情,一丝不苟,但那都是曾经的他了。
办工作上的台灯发出柔和、温暖光束,照亮了漆黑的办公室。
张卫军端起面前的普洱茶,呷了一口,身体轻轻向后移动,头部倚靠在身后椅子的上端。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今天下午发生的事情。
陈继峰队长下午的表现让他颇为意外,一个平平淡淡,应付工作的陈队长,突然单独来到物证鉴定中心,提出组建专案组的建议。
这种事情不知道在江河市公安的历史上有没有发生过,但至少在张卫军来到物证鉴定中心这么多年内,从来没有出现过。
物证鉴定中心工作一直都是为打击犯罪、侦查破案提供技术上支撑,一直都是侦查办案的幕后英雄,不会成为专案组的成员,当然更不会成为专案组的主力。
今天下午这个陈队长的举动让张卫军一时间难以琢磨透,思来想去无非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陈继峰刑侦工作浅,不懂得这一行的“规矩”,不清楚、不了解刑侦专案组成员组成结构,瞎指挥、乱安排,但是仔细想想又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小,毕竟陈继峰来到刑侦队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对于这种基本的工作指挥安排应该不会陌生,而且他在担任刑侦队长之前一直都是在派出所工作,处理的事情都是公安相关的工作,相邻业务工作自然会涉及了解,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如果排除了第一种可能,那么只有第二种可能了,那就是他明白刑侦专案组的规矩,但特意由物证鉴定中心的人员组建这个专案组,联想到上午的会议,张主任似乎明白了他今天下午举动的初衷,毕竟现在刑侦队伍中能够听他指挥的人很少了。这也许是对他下午的举动一种合理的推测。
可是想到陈继峰在担任刑侦队长的表现,张卫军心中又产生了一个很大疑惑,原本只是被动应付工作的刑侦队长,今天下午为何主动提出组建专案组,对待工作、对待破案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仔细回想这段时间江河市公安局发生的事情,没有特别异常,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一如既往,似乎工作上没有找到让这个安逸的刑侦队长崛起的导火索。
张卫军端起办公桌上的茶杯,又喝了一口茶,虽然心中对于陈队长下午表现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但是他依然对陈队长踏出这一步感到十分可喜,至少在这个碎尸案当前,陈队长勇敢挑起大梁,主动出击,迎接挑战,更让他感动可喜事情是,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参与到刑侦破案的专案组中去,一直以来都是在幕后默默的奋斗,第一次走上幕布前台,对于刑侦工作一直保持热爱,现在对自己来说也可以大显身手一次。
张卫军又喝了一口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慢慢走到窗台边,轻轻拉开窗帘,透过玻璃望着窗外河边人行道上三三两两正在散步的人们,可能经过了一天忙碌工作之后,晚饭之后陪伴着家人一起沿着小河散步,谈论这一天所见新鲜事,享受着忙碌之后一份简单的幸福。
曾经自己也是河边看风景的人,每当晚饭之后,他会和老婆、女儿一起沿着那条河散步,欢声笑语一路相伴,但是自从三年前发生的那一件事情之后,仿佛自己所有快乐都消失了,即使偶尔会陪同老婆、孩子沿着熟悉的路线徒步前行,但是再也没有那份愉快的心情。
三年来,每当想起曾经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他的心情就会降低致冰点,强烈的负罪感涌上心头,仿佛身上背负着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今晚的感觉也是那样......
江枫、左一鸣、欣悦三人在食堂吃了晚饭之后,约好一起沿着单位外面的河边散步。
他们三人走了一段路之后,有些疲惫,找了一个临河的茶馆坐了下来。
七月的夜晚,河面上吹来阵阵凉风,缓解人们一天烦闷的情绪。
江枫点了一壶西湖龙井茶,三人坐在河边品茶、看河面上风景。
“今天下午事情太意外,我在公安实习的时候,从来没有哪一次专案组是由我们技术人员参与,真的太奇怪。”欣悦自言自语说道。
“我也这么觉得,在我的印象中,陈队长都是明哲保身,安于现状的人,没想到今天工作态度却180度大转弯。”,江枫说。
“我们现在都是专案组成员了,好激动!”
“是啊,这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次。”
“我们一定要将凶手缉拿归案。”
“必须,必须!”
左一鸣没有注意他们的谈话,他遥望着河面,城市的灯光倒影在水面上,泛起闪闪光亮。
细心的欣悦看了一眼左一鸣,立刻明白他此刻一定又在想起了故人。
真是个多情善感的男人!欣悦在心中对自己说道,不过从他侧面看过去,成熟稳重的脸上有一种深深的忧郁,让人难以捉摸。
她抬起手轻轻的拍了两下左一鸣的肩膀,说道:“正义不会缺席,只可能会迟到!”
左一鸣侧过脸来,深邃的眼睛看着她,轻轻的点了点头。
他打开车门,坐进车内,发动汽车,深踩一脚油门踏板,车子迅速冲出停车场。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看上去仿佛整个城市的街道、高楼、树木都穿上了一层淡淡红色,十分温馨。
陈继峰队长双手紧握方向盘,车子疾驰在绕城高速上,傍晚一阵阵凉风从车窗钻进来,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此刻,陈队长心中涌上久违的轻松与愉悦。
从进入刑侦队担任队长这几年里,每次上下班都要开车经过这条绕城高速,但是从没有今天这样感觉,路边的风景看起来耳目一新,如此美丽。
今天,对于陈继峰队长来说,是他人生中一个十分关键的日子,他觉醒了,准备在打击犯罪、抓捕犯人的道路上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从下午他所寻找的“同伴”效果来看,这一步是成功的,虽然上午会议让他觉得自己成了“光杆司令”,毫无领导颜面,但是在物证鉴定中心几个同志心中,他依然是刑侦队队长,最让他感到欣慰和意外的是,就连物证鉴定中心的老同志张卫军对自己提出的专案组建议,都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同意。
按照他去物证鉴定中心之前的设想,张卫军作为物证鉴定中心主任,是个领导,又是刑侦队老同志,他肯定不会把这个刑侦队长放在眼中,断然不会加入陈继峰自己私自成立的“碎尸专案组”,能够笼络人心的对象估计只有那里几个年轻同志,但是结果却十分出乎所料,可是回想张卫军当时在听到自己提议时的反应,他脸上细微表情依然表露出内心惊讶,可是在二人四目相对时,张卫军眼神似乎有些难以捉摸,很有深意。
前面路口红灯亮了,陈队长慢慢踩下刹车踏板,车子速度缓缓降了下来,最后停在了前面一个黑色大众帕萨特车后面。
陈队长脑海中不断浮现张卫军当时的眼神,但依然想不明白,到底蕴含着怎样的讯息,又饱含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既然想不明白,那就不想了,不管张卫军内心中装了什么秘密,但他毫不犹豫的加入了自己的团队,这才是最好的结果,陈队长心想,张卫军是久经沙场的刑侦专家,在法医、刑侦这条战线上拼搏、奋斗多年,有了他加入,那么无疑是自己手中的一把利剑。
副局长李宏伟再三叮嘱又再次浮现在脑海中,如果能够顺利破获此案,抓获凶手,那么自己仕途一定会发生巨大变化,很有可能离开这个令自己很厌烦的刑侦工作,在适合自己的岗位再作出一番响当当事业。
想到这里,陈队长心中转瞬间豁然开朗,美好的未来再向他招手,他用力踩下了油门踏板,一阵发动机轰鸣声传来,车轮有力的抓住地面,迅速冲向前方。
陈队长将车子停在车库,脚步轻快的走向负一层电梯,跨进去,按下16楼。
“咚、咚、咚!”,陈队长在16楼1号的门口轻敲了几声。
“爸爸回来了!”隔着暗红色的防盗门,隐约传来一阵青涩的声音。
陈队长嘴角微微上扬,喜悦心情挂上眉梢,一定是自己的儿子。
一阵机械摩擦声之后,铁门打开了,满脸笑容的儿子正在用一双水汪汪大眼睛看着手中正在提着公文包的陈队长。
“爸爸!欢迎回家!”
“儿子,真乖!”陈队长不顾手中提着的公文包,张开双臂把儿子抱在怀里。
“今天在学校有没有好好表现?”陈队长轻声细语问道。
“当然有啦,我的同学都等待你去我们学校讲座呢。”
“真的啊?爸爸有这么受欢迎吗?”
“那是当然啦,爸爸是个专门抓坏人的大英雄。”
这时,陈继峰的爱人李莉腰上系着围裙从厨房走了出来,手中拿着青菜,一边摘菜一边问道:“回来啦啊?”
陈队长怀中抱着儿子,面带微笑回答:“唉!”
“爸爸工作一天辛苦了,快下来吧。”李莉对儿子说道。
“没事,不累,很久没有抱着儿子了。”陈继峰抱着儿子向客厅走去。
夜幕再次降临,张卫军主任依然一个人坐在自己的“雅间”内,米色的窗帘已经拉上,在两块窗帘合缝处,依稀能看到窗外黯淡的街灯,车辆疾驰而过的声音一阵阵传来。
张卫军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面前正在泡着一杯普洱茶。
三年来,这样的场景对他来说已经成了稀松平常的事,他基本上都是整个物证鉴定中心最后一个离开,不论春夏还是秋冬,他走出物证鉴定中心大门时经常都夜幕降临,华灯点亮。
“人生如茶须静品,岁月如歌要静听!”这句话是先辈门总结的两句人生名言,现在已成了很多“文人”在传播心灵鸡汤的重要引述。
张卫军不是文人,他只是一个法医,一个只专注于现场、尸体、凶手的侦探,他戴着眼睛,看上去文质彬彬,没有亲手给犯罪人员戴上手铐,但是他用自己精湛的技艺、严谨的推理,为侦查破案、缉拿真凶提供了有力证据,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曾经他对待生活乐观向上,热爱生命中每一天,对待工作充满热情,一丝不苟,但那都是曾经的他了。
办工作上的台灯发出柔和、温暖光束,照亮了漆黑的办公室。
张卫军端起面前的普洱茶,呷了一口,身体轻轻向后移动,头部倚靠在身后椅子的上端。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今天下午发生的事情。
陈继峰队长下午的表现让他颇为意外,一个平平淡淡,应付工作的陈队长,突然单独来到物证鉴定中心,提出组建专案组的建议。
这种事情不知道在江河市公安的历史上有没有发生过,但至少在张卫军来到物证鉴定中心这么多年内,从来没有出现过。
物证鉴定中心工作一直都是为打击犯罪、侦查破案提供技术上支撑,一直都是侦查办案的幕后英雄,不会成为专案组的成员,当然更不会成为专案组的主力。
今天下午这个陈队长的举动让张卫军一时间难以琢磨透,思来想去无非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陈继峰刑侦工作浅,不懂得这一行的“规矩”,不清楚、不了解刑侦专案组成员组成结构,瞎指挥、乱安排,但是仔细想想又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小,毕竟陈继峰来到刑侦队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对于这种基本的工作指挥安排应该不会陌生,而且他在担任刑侦队长之前一直都是在派出所工作,处理的事情都是公安相关的工作,相邻业务工作自然会涉及了解,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如果排除了第一种可能,那么只有第二种可能了,那就是他明白刑侦专案组的规矩,但特意由物证鉴定中心的人员组建这个专案组,联想到上午的会议,张主任似乎明白了他今天下午举动的初衷,毕竟现在刑侦队伍中能够听他指挥的人很少了。这也许是对他下午的举动一种合理的推测。
可是想到陈继峰在担任刑侦队长的表现,张卫军心中又产生了一个很大疑惑,原本只是被动应付工作的刑侦队长,今天下午为何主动提出组建专案组,对待工作、对待破案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仔细回想这段时间江河市公安局发生的事情,没有特别异常,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一如既往,似乎工作上没有找到让这个安逸的刑侦队长崛起的导火索。
张卫军端起办公桌上的茶杯,又喝了一口茶,虽然心中对于陈队长下午表现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但是他依然对陈队长踏出这一步感到十分可喜,至少在这个碎尸案当前,陈队长勇敢挑起大梁,主动出击,迎接挑战,更让他感动可喜事情是,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参与到刑侦破案的专案组中去,一直以来都是在幕后默默的奋斗,第一次走上幕布前台,对于刑侦工作一直保持热爱,现在对自己来说也可以大显身手一次。
张卫军又喝了一口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慢慢走到窗台边,轻轻拉开窗帘,透过玻璃望着窗外河边人行道上三三两两正在散步的人们,可能经过了一天忙碌工作之后,晚饭之后陪伴着家人一起沿着小河散步,谈论这一天所见新鲜事,享受着忙碌之后一份简单的幸福。
曾经自己也是河边看风景的人,每当晚饭之后,他会和老婆、女儿一起沿着那条河散步,欢声笑语一路相伴,但是自从三年前发生的那一件事情之后,仿佛自己所有快乐都消失了,即使偶尔会陪同老婆、孩子沿着熟悉的路线徒步前行,但是再也没有那份愉快的心情。
三年来,每当想起曾经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他的心情就会降低致冰点,强烈的负罪感涌上心头,仿佛身上背负着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今晚的感觉也是那样......
江枫、左一鸣、欣悦三人在食堂吃了晚饭之后,约好一起沿着单位外面的河边散步。
他们三人走了一段路之后,有些疲惫,找了一个临河的茶馆坐了下来。
七月的夜晚,河面上吹来阵阵凉风,缓解人们一天烦闷的情绪。
江枫点了一壶西湖龙井茶,三人坐在河边品茶、看河面上风景。
“今天下午事情太意外,我在公安实习的时候,从来没有哪一次专案组是由我们技术人员参与,真的太奇怪。”欣悦自言自语说道。
“我也这么觉得,在我的印象中,陈队长都是明哲保身,安于现状的人,没想到今天工作态度却180度大转弯。”,江枫说。
“我们现在都是专案组成员了,好激动!”
“是啊,这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次。”
“我们一定要将凶手缉拿归案。”
“必须,必须!”
左一鸣没有注意他们的谈话,他遥望着河面,城市的灯光倒影在水面上,泛起闪闪光亮。
细心的欣悦看了一眼左一鸣,立刻明白他此刻一定又在想起了故人。
真是个多情善感的男人!欣悦在心中对自己说道,不过从他侧面看过去,成熟稳重的脸上有一种深深的忧郁,让人难以捉摸。
她抬起手轻轻的拍了两下左一鸣的肩膀,说道:“正义不会缺席,只可能会迟到!”
左一鸣侧过脸来,深邃的眼睛看着她,轻轻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