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26章 龙争虎斗(1)
一、李秀成兵临上海,重重围困
正当郑观应在乡下沉浸于温柔之乡,却忽然从上海传来一个惊天消息:太平军围城了!
这已经是太平军第三次进逼上海了。第一次是在咸丰三年,太平军在起事两年后攻下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此时太平军兵锋正盛,派一支大军东进扬州,上海亦遭到威胁。但事实上,太平天国并没有当真进入上海的意思。因为上海有英国和法国人,是洋人的集中居住地。太平天国认为自己信奉基督,和洋人是同一个天主,所以大家彼此是教友而非敌人。洋人以英国驻上海领事密迪乐为代表,派人去和太平军接触,得知太平军和洋人所要建立的无非是一种商务往来关系而已。不过,当时令太平天国和洋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上海县城内突然爆发了小刀会起事。小刀会的领袖刘丽川显然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以为太平天国的战略意图在于占领上海,而小刀会此时倘若与太平天国里应外合,则上海旦夕可下。
太平天国的军队尚在远方,而小刀会起事却给上海的普通人们带来了深重灾难。不明真相的人们,根本不知道小刀会与太平天国的区别。加上小刀会也用了太平天国的旗号,以至于人们信以为真。传说太平天国的人状如妖魔,奸淫烧杀,无恶不作。于是就出现了商人纷纷逃跑,有的人家举家自裁,妇女上吊……一时间门户关闭,河道之中浮尸不绝……这些惨案就发生在当时在上海的郑文瑞眼皮子底下。郑文瑞自然将这一切归咎于太平军,于是和徐钰亭、曾寄圃等商界翘楚一道,募款助饷,以协助镇压“太平军”,实际是小刀会的暴乱之众。
小刀会最终未能和太平天国实现联合,烈焰被一扑而灭。不过这笔账还是算在了太平天国头上。
等到太平军第二次兵临上海,已经是七年之后了。这一次太平军可是真的冲着上海来的了。
原来,太平天国在经历了天京事变之后,崛起了一个中兴的关键人物:李秀成。这个李秀成是一个军事天才。他是广西人,自幼家贫,和母亲相依为命。二十六岁加入拜上帝教,二十八岁加入太平军。从一名普通战士迅速晋升为出色的青年将领。在杨秀清、石达开麾下,他都有着极其出色的表现。他成名于镇江之战,出奇制胜,一战成名。而他最辉煌的战绩,还在于袭破满清的江南大营。他因此而得到洪秀全的重用,成为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所依赖的新的领导核心之一。然而李秀成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在洪秀全心目中的地位,对自己的才华过于自信。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主张,例如“择才而用,定制恤民,申严法令,肃正朝纲,明正赏罚……”犯言直谏的结果,是被洪秀全认为他野心勃勃,一举将他罢官。后来经过李秀成和在朝文武的据理力争,洪秀全才又恢复了李秀成的职务。之后,满清对天京再一次合围,李秀成得以有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他亲自主持天京的解围之战,却不料因为受到满清的招降而被洪秀全误解,再次解除了他的兵权。李秀成孤军奋战,大破清军。洪秀全被他的忠义所感动,亲自写了“万古忠义”四个大字送给李秀成,封为“忠王”。
得到晋封后的李秀成进入了自己最辉煌的时期,他第二次出奇兵攻破了江南大营,大破清军。太平天国出现了一片中兴气象。洪秀全受到鼓舞,接受干王洪仁玕的建议,制定了雄心万丈的“东征”与“西征”计划。而李秀成对于洪仁玕以一介书生,一来到太平天国就被封为“干王”,总理政务、军事,地位尚且在自己之上,大为不平。他不甘心受干王节制,于是在领命“东征”的时候,内心就打定了如意算盘:一旦拿下江浙富庶之地,就拥兵自重,不再离开。
李秀成就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之下,带领大兵一路攻丹阳,占常州,克苏州,来到了上海城外。此时镇守上海的最高官员江苏巡抚薛焕,手下全部人马不过四千人。对李秀成来说,这四千人简直视若无物。李秀成所以对上海迟迟不发起进攻,除了他想要保全上海这片膏腴之地,制定了先扫除外围,最后再进入上海县城的既定战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有些吃不准,对于自己进攻上海,在上海利益甚重的英国人、法国人等洋人究竟会持一种什么样的立场。若从情理上来讲,洋人和太平天国共同信奉一个上帝基督,英法联军又因为《天津条约》的换约地点问题,此时正一路北上天津,和清军在天津大沽一带交战,直捣北京。因此,英国和法国等应该站在天平天国一边。
可是,这只能是太平天国的一厢情愿。事实上英国和法国人显然更相信上海的满清地方官员,而不信任太平天国。他们当太平军一逼近,就应江苏巡抚薛焕、苏松太道吴煦、上海知县刘郇膏请求,由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连衔具名,发布了通告,表示将以武力保护上海租界和县城。旋即,次日,法军200人进驻城外董家渡,英军则保卫城西和通往苏州的大路。苏州失守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又下令法军300人驻扎上海县城中城隍庙,协防东门、北门,另派25人驻城外徐家汇,以保护法国人建立的徐家汇天主堂;英军900人则守卫上海西门、南门,全军1200余人,包括法国海、陆军,英国皇家陆战队和锡克雇佣兵,由英国军官卡恩尼克统一指挥。此外,黄浦江上还有英国“红隼”号炮舰、法国“香港”号兵轮和几艘炮艇巡弋。英、法两国联合守城,摆出一副严防死守姿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法等国对于太平军种种友好表示一概不予理睬,甚至连干王、忠王派信使专程送来的信函,也不许拆阅。英国驻上海领事密迪乐就因拆阅忠王来函,遭到公使普鲁斯的训斥。
洋人在上海这片地方的势力根深蒂固,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民间的普通人士也看出了端倪,知道洋人厉害,要保住上海,非倚靠洋人不可。一个叫王韬的文人,原籍苏州府长洲县甫里村人,正在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主持的墨海书馆当翻译,每天一字一句翻译《圣经》。然而他并不甘心长久从事这份枯燥乏味的工作。这位十八岁就以乡试第一名中秀才的不凡书生,平生之志是“为天下画奇计,成不世功”。因此他虽然寄寓上海,委身在洋人的翻译书馆里,却时刻关心天下大事。当太平军一起事,他就认为自己的机会到了,曾经慷慨激昂地写下一首诗以明志:
“男儿生不必封万户侯,死不必崇千尺邱。
但愿杀贼誓报国,上纾当宁南顾忧。
丈夫拔剑誓杀贼,迳持寸铁奔狼群。
手枭贼头掷账上,功成却赏名甘沦。”
这位自命丈夫、诗文中也确有虎虎生气的王韬,还真不是吹牛,他立即上书当道,提出了“和戎平贼”的大战略。他认为,洋人是“戎”,所以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无非是因为利益驱动,洋人是来争利而不是来占领的,更没有吞并中华的野心。相反,太平天国是“贼”,是根本上要推翻大清,在华夏神州的故土上重新建立一个以汉人统治、以基督教为信仰的全新王朝。由此来说,戎不足惧,而贼必先灭!正因为始终留心太平天国的一举一动,因此,当太平军在李秀成的率领下,开始东征,拿下苏州,王韬立即及时地制定了一个击破太平天国的计划。这一计划,简而言之,与太平天国反其道而行之,力争天时、地利、人和,同时派一大员总督军马,兵分三路:一路由上海收复嘉、青、太、昆,进而一举收复苏州。第二路由宁波联络湖郡,保障杭垣。进扼嘉兴、广德等地,令太平军无法过浙东西一步。第三路,也是最主要的一路军队,由安庆以克芜湖诸要害,直抵金陵。三路大军同时并进,令其首尾不顾,太平天国势必孤而力必尽,其亡必矣!这一战略,以后被曾国藩采用,果然平定了太平天国。
除了给曾国藩等大员上书,王韬更给上海的吴熙上书,提出保卫上海的基本方针,即“以西人为领队官,教授火器,名曰洋枪队”。这一建议被吴熙采纳。上海地方官员早在咸丰三年镇压小刀会起义,就曾经“借师助剿”,这一次同样轻车熟路。此事具体交给了上海第一富商、候补道杨坊负责。杨坊是怡和的老买办,又是四明公所董事,自己开设经营有多家钱庄。上次借师助剿,他就曾经出过力,深知洋人军队作战,战斗力胜过满清十倍百倍,因此一口答应。
这天,杨坊一早起来,就动身来到码头上。这里停泊着中外数十艘大船,每条船上的外国水手,都在二三百人。几十艘船上的水手加在一起,足有五六千人。杨坊的打算,就是从这五六千水手中挑选勇武过人者,组建一支外国雇佣军。又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尤其需要的是一名懂得军事、领导能力卓越的外国水手头目,来做“洋枪队”首领。
他来到码头上,远远就被泊在港口的一艘“孔夫子”号甲板上人头攒动的局面所吸引。他上了船,在人群的外围找了一个高处,站定望去。原来在人们围起来的圈子中间,是两个人正在搏击。搏击的一方是一个身材高大、一身肥肉的白人水手,足有两米高下,三四百斤重。和他一比,对手不过是一个身高一米七十出头、体态略瘦,身上肌肉块块凸起的汉子。那汉子一头印第安人的浓密黑发,眼睛是深褐色的,他正用冷电一样的目光扫视着巨人对手。
“下注了,快下注了!”有人在高喊着,几个水手托着盘子在人群里穿梭,接受每个人下注。
显然大家都看好巨人水手赢,下注呈现一片倒的局面。不过,杨坊却不知道怎么心思一动,忽然作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他轻描淡写地从怀里掏出来一张银票,一下子掷到了下赌的盘子里。
“我赌那位先生赢!”
他用手一指那个瘦子水手,操着一口流利而纯正的英语大声说:“我要在他身上押一百两银子!”
“啊?”
他的这一番豪赌举动,立即引起人们的一片哗然。众多的外国水手都是做苦力的,每人不过押三两二两的银子,赢点钱喝酒而已。像杨坊这样的大赌客,不消说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因此,人们纷纷用惊诧的目光看着杨坊,猜测着这位面色白净、身材矮胖的中国人身份来历。
“这位杨先生,一百两银子押弗雷德里克·唐森特·华尔赢!”
随着庄家大声宣布,人群中发出一片惊叹之声。连在场中凝神备战的华尔,也不由看了杨坊一眼。
一个水手提着一面铜锣,在场子中间“当”“当”“当”连敲了三下,大声宣布:“弗雷德里克·唐森特·华尔,对爱德华·约翰,比赛开始!”
他声音刚落,叫约翰的巨人胖子水手早已等不及,一下子扑向华尔,一把将华尔抓住,如同老鹰捉小鸡一样,轻而易举就将华尔举过了头顶,旋转几个圈子,一下子扔了出去。
众人惊呼声中,华尔被扔到了桅杆上。他像一只灵巧的猴子,从桅杆上一跃而下,又回到了圈子里。
胖子约翰再想故伎重演,抓住华尔,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华尔灵巧地闪避着,甚至从约翰的胯下钻过去,不失时机地来了一个“猴子摘桃”,狠狠地在约翰的裆下捏了一把。约翰吃痛,吼声如雷。
这是一场看上去没有任何悬念的争斗。华尔尽管四处游走,却没有任何的能力反击约翰。约翰只要抓住一个机会,将华尔捉在手里,轻轻一用力,就会把华尔的骨头捏碎。
终于,约翰一步步将华尔逼迫到了甲板的尽头。华尔退无可退,要么跳下海去,要么被约翰抓住。
只见华尔将目光飞速地一扫,将身子纵身跳出去,死死地抓住了船舷。约翰从里面隔着栏杆,想要将他推下海去,却始终够不着他。约翰累得气喘吁吁,大怒,忽然从甲板上提起来一大捆缆绳,发疯一样将绳子抡起来,向华尔扫去。华尔这一来再也无法立足,情急之下,一把抓住了绳子。随即将身子一荡,利用这一荡之势,将双脚并拢,用力踹开一个窗户,撞了进去。
正当众人以为华尔胆怯,畏缩不敢再出来时候,华尔却又从船舱下面上来了。而且他的手上,还抱着一个圆圆的木桶。他将木桶往甲板上一放,大马金刀地坐在了上面,从口袋里掏出来一个打火机,玩了起来。
众人不明所以,约翰也不知道他在玩什么鬼把戏。约翰眼里射出凶光,一步步向华尔逼迫了过来。
他距离华尔已经不足一米,一伸手就可以捉到华尔了。华尔却没有起身再跑,而是用打火机点着了木桶上的一根导火索。
导火索嗤地一下燃着了,与此同时,约翰一下子将华尔死死地给抱住了。
正当约翰自以为得计,拿出全身的力气准备制服华尔,却忽然有人觉得不对,大声喊了一声:“火药,那是一桶黑火药!”
“啊?”
“这小子莫非活得不耐烦了,要同归于尽?”
人群呼啦一下子散开去,约翰也害怕了,一下子将华尔松开。华尔却不跑了,反而一下子抱住了他。
“别跑呀,爱德华,咱们玩一个勇敢者的游戏,看谁先吓得尿裤子!”
华尔哈哈大笑。他抱住约翰不放,眼瞅着导火索嗤嗤地燃烧着,很快就要烧到火药桶的桶口了。
“我的妈呀,我不比了,我认输了!”
约翰本来就胆小,如今生死关头,早吓得尿了裤子。他一阵屁滚尿流,哭爹喊娘跑了开去。
华尔就在他跑开的一瞬间,冲上前去将火药桶一下子抱起来,竭尽全身之力,向海面上扔了过去。
“轰隆!”
一声巨响,火药桶还没有落到水面,就爆炸了。一团火光闪处,黑烟冲天。“孔夫子”号巨大的船身,亦微微一颤。
【作者***】:上海,从来都是充满传奇和冒险的地方,不但中国人想要来这里,外国人更是将其视为一片乐土。很多人为了在这里实现梦想,甚至不惜将性命押上。华尔就是其中之一……
正当郑观应在乡下沉浸于温柔之乡,却忽然从上海传来一个惊天消息:太平军围城了!
这已经是太平军第三次进逼上海了。第一次是在咸丰三年,太平军在起事两年后攻下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此时太平军兵锋正盛,派一支大军东进扬州,上海亦遭到威胁。但事实上,太平天国并没有当真进入上海的意思。因为上海有英国和法国人,是洋人的集中居住地。太平天国认为自己信奉基督,和洋人是同一个天主,所以大家彼此是教友而非敌人。洋人以英国驻上海领事密迪乐为代表,派人去和太平军接触,得知太平军和洋人所要建立的无非是一种商务往来关系而已。不过,当时令太平天国和洋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上海县城内突然爆发了小刀会起事。小刀会的领袖刘丽川显然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以为太平天国的战略意图在于占领上海,而小刀会此时倘若与太平天国里应外合,则上海旦夕可下。
太平天国的军队尚在远方,而小刀会起事却给上海的普通人们带来了深重灾难。不明真相的人们,根本不知道小刀会与太平天国的区别。加上小刀会也用了太平天国的旗号,以至于人们信以为真。传说太平天国的人状如妖魔,奸淫烧杀,无恶不作。于是就出现了商人纷纷逃跑,有的人家举家自裁,妇女上吊……一时间门户关闭,河道之中浮尸不绝……这些惨案就发生在当时在上海的郑文瑞眼皮子底下。郑文瑞自然将这一切归咎于太平军,于是和徐钰亭、曾寄圃等商界翘楚一道,募款助饷,以协助镇压“太平军”,实际是小刀会的暴乱之众。
小刀会最终未能和太平天国实现联合,烈焰被一扑而灭。不过这笔账还是算在了太平天国头上。
等到太平军第二次兵临上海,已经是七年之后了。这一次太平军可是真的冲着上海来的了。
原来,太平天国在经历了天京事变之后,崛起了一个中兴的关键人物:李秀成。这个李秀成是一个军事天才。他是广西人,自幼家贫,和母亲相依为命。二十六岁加入拜上帝教,二十八岁加入太平军。从一名普通战士迅速晋升为出色的青年将领。在杨秀清、石达开麾下,他都有着极其出色的表现。他成名于镇江之战,出奇制胜,一战成名。而他最辉煌的战绩,还在于袭破满清的江南大营。他因此而得到洪秀全的重用,成为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所依赖的新的领导核心之一。然而李秀成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在洪秀全心目中的地位,对自己的才华过于自信。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主张,例如“择才而用,定制恤民,申严法令,肃正朝纲,明正赏罚……”犯言直谏的结果,是被洪秀全认为他野心勃勃,一举将他罢官。后来经过李秀成和在朝文武的据理力争,洪秀全才又恢复了李秀成的职务。之后,满清对天京再一次合围,李秀成得以有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他亲自主持天京的解围之战,却不料因为受到满清的招降而被洪秀全误解,再次解除了他的兵权。李秀成孤军奋战,大破清军。洪秀全被他的忠义所感动,亲自写了“万古忠义”四个大字送给李秀成,封为“忠王”。
得到晋封后的李秀成进入了自己最辉煌的时期,他第二次出奇兵攻破了江南大营,大破清军。太平天国出现了一片中兴气象。洪秀全受到鼓舞,接受干王洪仁玕的建议,制定了雄心万丈的“东征”与“西征”计划。而李秀成对于洪仁玕以一介书生,一来到太平天国就被封为“干王”,总理政务、军事,地位尚且在自己之上,大为不平。他不甘心受干王节制,于是在领命“东征”的时候,内心就打定了如意算盘:一旦拿下江浙富庶之地,就拥兵自重,不再离开。
李秀成就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之下,带领大兵一路攻丹阳,占常州,克苏州,来到了上海城外。此时镇守上海的最高官员江苏巡抚薛焕,手下全部人马不过四千人。对李秀成来说,这四千人简直视若无物。李秀成所以对上海迟迟不发起进攻,除了他想要保全上海这片膏腴之地,制定了先扫除外围,最后再进入上海县城的既定战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有些吃不准,对于自己进攻上海,在上海利益甚重的英国人、法国人等洋人究竟会持一种什么样的立场。若从情理上来讲,洋人和太平天国共同信奉一个上帝基督,英法联军又因为《天津条约》的换约地点问题,此时正一路北上天津,和清军在天津大沽一带交战,直捣北京。因此,英国和法国等应该站在天平天国一边。
可是,这只能是太平天国的一厢情愿。事实上英国和法国人显然更相信上海的满清地方官员,而不信任太平天国。他们当太平军一逼近,就应江苏巡抚薛焕、苏松太道吴煦、上海知县刘郇膏请求,由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连衔具名,发布了通告,表示将以武力保护上海租界和县城。旋即,次日,法军200人进驻城外董家渡,英军则保卫城西和通往苏州的大路。苏州失守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又下令法军300人驻扎上海县城中城隍庙,协防东门、北门,另派25人驻城外徐家汇,以保护法国人建立的徐家汇天主堂;英军900人则守卫上海西门、南门,全军1200余人,包括法国海、陆军,英国皇家陆战队和锡克雇佣兵,由英国军官卡恩尼克统一指挥。此外,黄浦江上还有英国“红隼”号炮舰、法国“香港”号兵轮和几艘炮艇巡弋。英、法两国联合守城,摆出一副严防死守姿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法等国对于太平军种种友好表示一概不予理睬,甚至连干王、忠王派信使专程送来的信函,也不许拆阅。英国驻上海领事密迪乐就因拆阅忠王来函,遭到公使普鲁斯的训斥。
洋人在上海这片地方的势力根深蒂固,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民间的普通人士也看出了端倪,知道洋人厉害,要保住上海,非倚靠洋人不可。一个叫王韬的文人,原籍苏州府长洲县甫里村人,正在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主持的墨海书馆当翻译,每天一字一句翻译《圣经》。然而他并不甘心长久从事这份枯燥乏味的工作。这位十八岁就以乡试第一名中秀才的不凡书生,平生之志是“为天下画奇计,成不世功”。因此他虽然寄寓上海,委身在洋人的翻译书馆里,却时刻关心天下大事。当太平军一起事,他就认为自己的机会到了,曾经慷慨激昂地写下一首诗以明志:
“男儿生不必封万户侯,死不必崇千尺邱。
但愿杀贼誓报国,上纾当宁南顾忧。
丈夫拔剑誓杀贼,迳持寸铁奔狼群。
手枭贼头掷账上,功成却赏名甘沦。”
这位自命丈夫、诗文中也确有虎虎生气的王韬,还真不是吹牛,他立即上书当道,提出了“和戎平贼”的大战略。他认为,洋人是“戎”,所以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无非是因为利益驱动,洋人是来争利而不是来占领的,更没有吞并中华的野心。相反,太平天国是“贼”,是根本上要推翻大清,在华夏神州的故土上重新建立一个以汉人统治、以基督教为信仰的全新王朝。由此来说,戎不足惧,而贼必先灭!正因为始终留心太平天国的一举一动,因此,当太平军在李秀成的率领下,开始东征,拿下苏州,王韬立即及时地制定了一个击破太平天国的计划。这一计划,简而言之,与太平天国反其道而行之,力争天时、地利、人和,同时派一大员总督军马,兵分三路:一路由上海收复嘉、青、太、昆,进而一举收复苏州。第二路由宁波联络湖郡,保障杭垣。进扼嘉兴、广德等地,令太平军无法过浙东西一步。第三路,也是最主要的一路军队,由安庆以克芜湖诸要害,直抵金陵。三路大军同时并进,令其首尾不顾,太平天国势必孤而力必尽,其亡必矣!这一战略,以后被曾国藩采用,果然平定了太平天国。
除了给曾国藩等大员上书,王韬更给上海的吴熙上书,提出保卫上海的基本方针,即“以西人为领队官,教授火器,名曰洋枪队”。这一建议被吴熙采纳。上海地方官员早在咸丰三年镇压小刀会起义,就曾经“借师助剿”,这一次同样轻车熟路。此事具体交给了上海第一富商、候补道杨坊负责。杨坊是怡和的老买办,又是四明公所董事,自己开设经营有多家钱庄。上次借师助剿,他就曾经出过力,深知洋人军队作战,战斗力胜过满清十倍百倍,因此一口答应。
这天,杨坊一早起来,就动身来到码头上。这里停泊着中外数十艘大船,每条船上的外国水手,都在二三百人。几十艘船上的水手加在一起,足有五六千人。杨坊的打算,就是从这五六千水手中挑选勇武过人者,组建一支外国雇佣军。又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尤其需要的是一名懂得军事、领导能力卓越的外国水手头目,来做“洋枪队”首领。
他来到码头上,远远就被泊在港口的一艘“孔夫子”号甲板上人头攒动的局面所吸引。他上了船,在人群的外围找了一个高处,站定望去。原来在人们围起来的圈子中间,是两个人正在搏击。搏击的一方是一个身材高大、一身肥肉的白人水手,足有两米高下,三四百斤重。和他一比,对手不过是一个身高一米七十出头、体态略瘦,身上肌肉块块凸起的汉子。那汉子一头印第安人的浓密黑发,眼睛是深褐色的,他正用冷电一样的目光扫视着巨人对手。
“下注了,快下注了!”有人在高喊着,几个水手托着盘子在人群里穿梭,接受每个人下注。
显然大家都看好巨人水手赢,下注呈现一片倒的局面。不过,杨坊却不知道怎么心思一动,忽然作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他轻描淡写地从怀里掏出来一张银票,一下子掷到了下赌的盘子里。
“我赌那位先生赢!”
他用手一指那个瘦子水手,操着一口流利而纯正的英语大声说:“我要在他身上押一百两银子!”
“啊?”
他的这一番豪赌举动,立即引起人们的一片哗然。众多的外国水手都是做苦力的,每人不过押三两二两的银子,赢点钱喝酒而已。像杨坊这样的大赌客,不消说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因此,人们纷纷用惊诧的目光看着杨坊,猜测着这位面色白净、身材矮胖的中国人身份来历。
“这位杨先生,一百两银子押弗雷德里克·唐森特·华尔赢!”
随着庄家大声宣布,人群中发出一片惊叹之声。连在场中凝神备战的华尔,也不由看了杨坊一眼。
一个水手提着一面铜锣,在场子中间“当”“当”“当”连敲了三下,大声宣布:“弗雷德里克·唐森特·华尔,对爱德华·约翰,比赛开始!”
他声音刚落,叫约翰的巨人胖子水手早已等不及,一下子扑向华尔,一把将华尔抓住,如同老鹰捉小鸡一样,轻而易举就将华尔举过了头顶,旋转几个圈子,一下子扔了出去。
众人惊呼声中,华尔被扔到了桅杆上。他像一只灵巧的猴子,从桅杆上一跃而下,又回到了圈子里。
胖子约翰再想故伎重演,抓住华尔,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华尔灵巧地闪避着,甚至从约翰的胯下钻过去,不失时机地来了一个“猴子摘桃”,狠狠地在约翰的裆下捏了一把。约翰吃痛,吼声如雷。
这是一场看上去没有任何悬念的争斗。华尔尽管四处游走,却没有任何的能力反击约翰。约翰只要抓住一个机会,将华尔捉在手里,轻轻一用力,就会把华尔的骨头捏碎。
终于,约翰一步步将华尔逼迫到了甲板的尽头。华尔退无可退,要么跳下海去,要么被约翰抓住。
只见华尔将目光飞速地一扫,将身子纵身跳出去,死死地抓住了船舷。约翰从里面隔着栏杆,想要将他推下海去,却始终够不着他。约翰累得气喘吁吁,大怒,忽然从甲板上提起来一大捆缆绳,发疯一样将绳子抡起来,向华尔扫去。华尔这一来再也无法立足,情急之下,一把抓住了绳子。随即将身子一荡,利用这一荡之势,将双脚并拢,用力踹开一个窗户,撞了进去。
正当众人以为华尔胆怯,畏缩不敢再出来时候,华尔却又从船舱下面上来了。而且他的手上,还抱着一个圆圆的木桶。他将木桶往甲板上一放,大马金刀地坐在了上面,从口袋里掏出来一个打火机,玩了起来。
众人不明所以,约翰也不知道他在玩什么鬼把戏。约翰眼里射出凶光,一步步向华尔逼迫了过来。
他距离华尔已经不足一米,一伸手就可以捉到华尔了。华尔却没有起身再跑,而是用打火机点着了木桶上的一根导火索。
导火索嗤地一下燃着了,与此同时,约翰一下子将华尔死死地给抱住了。
正当约翰自以为得计,拿出全身的力气准备制服华尔,却忽然有人觉得不对,大声喊了一声:“火药,那是一桶黑火药!”
“啊?”
“这小子莫非活得不耐烦了,要同归于尽?”
人群呼啦一下子散开去,约翰也害怕了,一下子将华尔松开。华尔却不跑了,反而一下子抱住了他。
“别跑呀,爱德华,咱们玩一个勇敢者的游戏,看谁先吓得尿裤子!”
华尔哈哈大笑。他抱住约翰不放,眼瞅着导火索嗤嗤地燃烧着,很快就要烧到火药桶的桶口了。
“我的妈呀,我不比了,我认输了!”
约翰本来就胆小,如今生死关头,早吓得尿了裤子。他一阵屁滚尿流,哭爹喊娘跑了开去。
华尔就在他跑开的一瞬间,冲上前去将火药桶一下子抱起来,竭尽全身之力,向海面上扔了过去。
“轰隆!”
一声巨响,火药桶还没有落到水面,就爆炸了。一团火光闪处,黑烟冲天。“孔夫子”号巨大的船身,亦微微一颤。
【作者***】:上海,从来都是充满传奇和冒险的地方,不但中国人想要来这里,外国人更是将其视为一片乐土。很多人为了在这里实现梦想,甚至不惜将性命押上。华尔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