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一章走进军营三
三
新兵训练二十天后,正式下连队。和陈东明一起同船出发的新兵大都被分配在炮兵团指挥连。指挥连的任务不是直接打炮的,而是炮兵团的眼睛耳朵,是为炮兵团作战指挥直接提供各种服务的,有通信、侦察、测地等排。按部队的三三建制,一个连有三个排,一个排有三个班。
陈东明被分配在通信排报话班,就是背着羊角天线的报话机,手握报话筒,在指挥所或野外传达首长指令的。就像电影《英雄儿女》中朝鲜战场上的那个王成,身上背的那种有羊角天线的报话机,对着话筒大声喊着:“排长,敌人上来了,为了祖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后来,陈东明才知道,通信排,还分有线、无线班。有线班是电话班,是比较辛苦的,到野外作战要架线,遇到故障半夜三更、雨雪天气也要外出排除故障。比起他们来,无线兵的工作体力强度就要轻松些。当然无线兵中还分两种,一种就是报话兵,一种是无线电台兵。无线电台兵是手按发报键,嘀嘀嘀地发报收报的那种,他们的工作都在室内,就是外出作战,也有人先帮他们搭好帐篷,他们跟在首长身边,始终在室内工作。因此,无线电台兵是炮团指挥连的佼佼者。而陈东明所在报话班,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工作,虽然没有电台班高档,但也没有有线班艰苦。
报话班的新兵,首先要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陈东明感到幸运的是,自己上小学一年级时就碰到了一位懂汉语拼音的老师,后来上高中后,又碰到了一位有较高普通话水平的语文老师。不过,陈东明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想起新兵班长给他指出的在那篇广播稿中发音不准确的字,把“黄河”念成了“王河”。其实还有一些词,自己到现在还分不大清。虽然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大部分都知道,但还有个别不清楚的。而前后鼻音,江南人一般都不分,且都把后鼻音都读成前鼻音。还有一些儿化音,江南人都不会读。陈东明是个要强的人,为了干好上级分配的报话工作,他要在普通话上狠下一番功夫。为此,他把新华字典中300多个平舌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字相近的字,都抄在纸上,认真看,认真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绝大多数都能区别了。一些江南老乡都称赞他都能赶上播音员的水平了,但陈东明心里清楚,自己跟真正的播音员还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儿化音,与北京出生的人比,也许永远也赶不上。
陈东明所在的报话班有6个人,班长是1968年入伍的,还有一个1968年入伍的老兵王文海,副班长是1969年春节入伍的,再加上三个新兵。班长是个很忠厚的人,是个坚决执行上级指示的人。那个王文海和班长是同乡,业务不错,但工作有点吊儿郎当,经常背地里说班长的坏话,或给上级领导挑刺。新兵下连队不久,小杨就跟他闹起了矛盾。那是一次两人派到炊事班帮厨,王文海不但自己不怎么动手,还指挥小杨干这干那,小杨就不服他的气,说你自己怎么不干?王文海说,你这个新兵蛋子还敢顶嘴。小杨说,你骂人,我让你尝尝我的厉害。最后两人竟动起了手。后来在班务会上,班长将两人都批了一通,首先批评王文海不该骂新兵蛋子,又批评小杨不该首先动手。虽然两人当时都没吭气,但两人的心里结了疙瘩,以后在工作训练中谁也不服谁。
但新老兵之间的这种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新兵下连队一星期后的一个凌晨,部队又进行了一次紧急集合。因为以前在新兵连半夜三更搞紧急集合已习惯了,所以这次紧急集合没感到太意外。所不同的是,这次新兵已下连队,不是打上背包就出发,而是还要背报话机。报话班有三台报话机,平时两人一组是搭配好的。陈东明和副班长一组,王文海和小杨一组,班长和另一个新兵一组。部队在操场上集合完毕后就跑步搞五公里越野。报话班一半人背着20公斤的报话机,一半人背背包和半自动步枪,背背包的人相对轻松些。陈东明抢着背了报话机,副班长背着背包和枪支。在关键时,王文海也抢着背了报话机,小杨就背背包和枪支。班长要背报话机,结果被另一名新兵抢去了。
部队在公路及乡间大道上跑了三四公里后,就进入了山道,虽然是隆冬,大家都跑得气喘吁吁、满身大汗。最后部队要攻占一个山头,司号员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拼命往上冲。这时陈东明感到有点力不从心,头脑发胀,心快跳到嗓子眼儿,脚酸得实在抬不起来,但看到大家都在往上冲,还是坚持着往上冲。正当他实在冲不动时,他突然感到背上的报话机一阵轻松,原来副班长看到他往上冲实在费力,在报话机后面用力托着一把往上推,并鼓励他坚持就是胜利。在副班长的帮助下,陈东明终于冲上了山头,但到山头一停下来,汗哗哗地往外冒出,他的头感到一阵旋转,差点晕过去,幸亏这时连长和指导员在作小结,陈东明一句也没听进,待了一刻钟左右才缓过劲来。回程时,天已大亮,陈东明感到自己的汗水贴在身上有些难受,再看其他战友,一个个都呼着热气,露出帽沿的头发和眉毛上都结了一层白白的霜,看到不少战友的棉衣都汗湿了,有个战友不但湿透了棉衣,还把靠近棉衣的背包湿了一层。通过这次紧急集合,使陈东明深切体会到了战友深情。人在关键时得到帮助是难以忘怀的。后来知道,在这次紧急集合越野途中,新老兵之间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关系比过去密切了。不用说,王文海和小杨间的矛盾也逐渐化解了。
新兵训练二十天后,正式下连队。和陈东明一起同船出发的新兵大都被分配在炮兵团指挥连。指挥连的任务不是直接打炮的,而是炮兵团的眼睛耳朵,是为炮兵团作战指挥直接提供各种服务的,有通信、侦察、测地等排。按部队的三三建制,一个连有三个排,一个排有三个班。
陈东明被分配在通信排报话班,就是背着羊角天线的报话机,手握报话筒,在指挥所或野外传达首长指令的。就像电影《英雄儿女》中朝鲜战场上的那个王成,身上背的那种有羊角天线的报话机,对着话筒大声喊着:“排长,敌人上来了,为了祖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后来,陈东明才知道,通信排,还分有线、无线班。有线班是电话班,是比较辛苦的,到野外作战要架线,遇到故障半夜三更、雨雪天气也要外出排除故障。比起他们来,无线兵的工作体力强度就要轻松些。当然无线兵中还分两种,一种就是报话兵,一种是无线电台兵。无线电台兵是手按发报键,嘀嘀嘀地发报收报的那种,他们的工作都在室内,就是外出作战,也有人先帮他们搭好帐篷,他们跟在首长身边,始终在室内工作。因此,无线电台兵是炮团指挥连的佼佼者。而陈东明所在报话班,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工作,虽然没有电台班高档,但也没有有线班艰苦。
报话班的新兵,首先要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陈东明感到幸运的是,自己上小学一年级时就碰到了一位懂汉语拼音的老师,后来上高中后,又碰到了一位有较高普通话水平的语文老师。不过,陈东明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想起新兵班长给他指出的在那篇广播稿中发音不准确的字,把“黄河”念成了“王河”。其实还有一些词,自己到现在还分不大清。虽然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大部分都知道,但还有个别不清楚的。而前后鼻音,江南人一般都不分,且都把后鼻音都读成前鼻音。还有一些儿化音,江南人都不会读。陈东明是个要强的人,为了干好上级分配的报话工作,他要在普通话上狠下一番功夫。为此,他把新华字典中300多个平舌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字相近的字,都抄在纸上,认真看,认真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绝大多数都能区别了。一些江南老乡都称赞他都能赶上播音员的水平了,但陈东明心里清楚,自己跟真正的播音员还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儿化音,与北京出生的人比,也许永远也赶不上。
陈东明所在的报话班有6个人,班长是1968年入伍的,还有一个1968年入伍的老兵王文海,副班长是1969年春节入伍的,再加上三个新兵。班长是个很忠厚的人,是个坚决执行上级指示的人。那个王文海和班长是同乡,业务不错,但工作有点吊儿郎当,经常背地里说班长的坏话,或给上级领导挑刺。新兵下连队不久,小杨就跟他闹起了矛盾。那是一次两人派到炊事班帮厨,王文海不但自己不怎么动手,还指挥小杨干这干那,小杨就不服他的气,说你自己怎么不干?王文海说,你这个新兵蛋子还敢顶嘴。小杨说,你骂人,我让你尝尝我的厉害。最后两人竟动起了手。后来在班务会上,班长将两人都批了一通,首先批评王文海不该骂新兵蛋子,又批评小杨不该首先动手。虽然两人当时都没吭气,但两人的心里结了疙瘩,以后在工作训练中谁也不服谁。
但新老兵之间的这种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新兵下连队一星期后的一个凌晨,部队又进行了一次紧急集合。因为以前在新兵连半夜三更搞紧急集合已习惯了,所以这次紧急集合没感到太意外。所不同的是,这次新兵已下连队,不是打上背包就出发,而是还要背报话机。报话班有三台报话机,平时两人一组是搭配好的。陈东明和副班长一组,王文海和小杨一组,班长和另一个新兵一组。部队在操场上集合完毕后就跑步搞五公里越野。报话班一半人背着20公斤的报话机,一半人背背包和半自动步枪,背背包的人相对轻松些。陈东明抢着背了报话机,副班长背着背包和枪支。在关键时,王文海也抢着背了报话机,小杨就背背包和枪支。班长要背报话机,结果被另一名新兵抢去了。
部队在公路及乡间大道上跑了三四公里后,就进入了山道,虽然是隆冬,大家都跑得气喘吁吁、满身大汗。最后部队要攻占一个山头,司号员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拼命往上冲。这时陈东明感到有点力不从心,头脑发胀,心快跳到嗓子眼儿,脚酸得实在抬不起来,但看到大家都在往上冲,还是坚持着往上冲。正当他实在冲不动时,他突然感到背上的报话机一阵轻松,原来副班长看到他往上冲实在费力,在报话机后面用力托着一把往上推,并鼓励他坚持就是胜利。在副班长的帮助下,陈东明终于冲上了山头,但到山头一停下来,汗哗哗地往外冒出,他的头感到一阵旋转,差点晕过去,幸亏这时连长和指导员在作小结,陈东明一句也没听进,待了一刻钟左右才缓过劲来。回程时,天已大亮,陈东明感到自己的汗水贴在身上有些难受,再看其他战友,一个个都呼着热气,露出帽沿的头发和眉毛上都结了一层白白的霜,看到不少战友的棉衣都汗湿了,有个战友不但湿透了棉衣,还把靠近棉衣的背包湿了一层。通过这次紧急集合,使陈东明深切体会到了战友深情。人在关键时得到帮助是难以忘怀的。后来知道,在这次紧急集合越野途中,新老兵之间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关系比过去密切了。不用说,王文海和小杨间的矛盾也逐渐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