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五、进山
赵腊梅要找的人是老聂。
老聂家的村子,山门村的两个人都认路,在前边带路。
现在队伍还剩七个人,都是铁了心的。痛打二狗子的那个,他是不报大仇誓不回家。喊赶快逃命的那个,死活要跟着队伍,他说要是再被鬼子二狗子抓回去,想去轩岗挖煤都不行了。山门村的两人都说活的太憋屈了,要跟着大家痛痛快快干一场。
大枪由几个男人分着背,刘大松把那支短枪给了赵腊梅。
赵腊梅问,背左边背右边?
刘大松说,左边右边都行,左边枪把朝前,右边朝后。
刘大松和赵腊梅走在队伍的最后头,边走边商量事情。
刘大松边走边观察地形。山门村那边还是低山区,越往西走山越高,而且山沟越窄,两边的山脊逐渐靠拢,脚下也在不断地升高。老聂的家就处在低山和高山的交界处,再往里走就是大山了。赵腊梅给刘大松介绍老聂的情况。老聂是本地人,是民国十几年入党的老党员,参加过军队,搞过兵运,二十年的时候被的捕,一直押在太原的大牢里,二十六年七七事变以后才被放出来。原来一直在外县的抗日政府做事,当过县长什么的。现在不做了,在家养病。
刘大松问,还是咱们干部吗?
赵腊梅摇摇头,不知道。反正不是咱们县里、区里的。还是不是干部,真不知道。
刘大松站下脚。你们认识吗?赵腊梅说不认识。刘大松奇怪,又不认识,你怎么知道人家肯帮你?
赵腊梅说,不找他能找谁?就象你说的,有本事的人这时候谁在家呆着。反正老聂不会是汉奸,也不是妥协的,出不了什么事的。
妥协是地方上用的词,部队上没有,但刘大松也听说过,就是退出不再作抗日工作了,回家当老百姓的意思,与部队上开小差,当逃兵,有些象,但也不完全一样。
赵腊梅说,当初搞兵运吧,没人又没枪,光靠一张嘴皮子,空手套白狼。咱们可是又有人又有枪,还有名声,自己送上门。
刘大松说,不一样呀,人家那会是大官,再难的事,组织上派你去的。现在没官没职,老百姓一个,身上又有病,也不认识咱们呀?人家懂军事,肯定知道马上要有恶战,咱们打不过二狗子。
赵腊梅说,能合你的意,也就这么一个人。咱们也飞不出去,上级也不会从天上给咱们扔下一个来。帮不了咱们打,兴许能帮咱们跑呢。
刘大松一想,也对。到这个时候,有人能帮一手就不错了,只要不是汉奸,闯过了一难再说。
刘大松说,要你是个男的,不用找别人啦,你自己当头就能队伍拉起来。你看你,分粮食的时候,多威风,训得那村长还是会长的,跟孙子似的。给人家断事,跟包青天似的,清清楚楚。
赵腊梅说,那是全靠你八路撑腰,你还记的吗,咱们第一次村的时候,人家爱理不理的。可第二次呢,你再看他那样。
刘大松说,你举手榴弹往上冲的样子,穆桂英似的,把那帮二狗子全吓傻啦。要不是你,还真不知道会怎么样呢。看着你吧,文文静静的,真想不到还有这股狠劲。
赵腊梅说,你想不到,我自己还想不到呢。那个手榴弹呀,在那个村子的时候,一个小战士给我的。
刘大松问,那你哪来的这股劲?
赵腊梅说,还不是叫鬼子气的。你记的我在山门村去找人了吗?
刘大松说,记的,没在家吗?
赵腊梅叹了口气,被鬼子害死了。她回家的第二天就被抓到鬼子炮楼去了,后来她妈去找她。人家说,当天晚上就被祸害死了,第二天在炮台外边埋了。她妈一听,当时就瘫倒了,抬回家以后,在炕上昏了三天就咽气了。
刘大松说,这鬼子真不是东西。
赵腊梅说,那可不。这鬼子太可恶了,太不拿中国人当人了。这二狗子也不是好玩意,,助纣为虐,还叫我摔了那一跤。
刘大松说,你们是好姐妹?我是说你和哪个谁。
赵腊梅说,不是,我们是冤家。二十六年底的时候,我们一起进的牺盟会,我比她还早几天,我们住过一个屋。我们俩见面就不对付,老吵架,要不就谁也不理谁。老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我们就是这样。这几年吧,崞县的时候在一起,划分东崞西崞的时候,我们都分到西崞了。她先到的崞三区,我后来的。又随着区里一起划到了西忻县。反正是分开没多久,就又能碰上了,碰上就干架。领导开始听介绍,觉得这两人都挺好的,我是能说的嘴,她是能跑的腿。结果这嘴和腿一碰上就干仗,领导就恼了,你们俩怎么就尿不到一壶呢?所以我们俩总是调来调去的,今年春天不是要精简吗,这就把我们俩一起精简啦。
刘大松说,你们地方上的事真有意思。
赵腊梅说,听你口音,是河北的吧?你们八团河北人挺多的。
刘大松说,是河北的。
赵腊梅说,你进咱们队伍有好几年了吧?
刘大松说,我是三七年的,不过那会是跟着段和尚,不算进咱们队伍。进咱们队伍要从余政委把我们收进三支队开始,三九年四月份吧。
赵腊梅说,二十八年,有三年啦。你这么好的武艺,是班长。不是排长?
刘大松说,从河北来山西不久,那时是班长,上边要提我当副排长。连里有几个一块从河北来的霸县老乡,不愿意呆在山西,要回老家去。当时吧,不知是鬼迷心窍还是怎么的,他们跟我一说,也想跟着一齐走。等到要走的那天,我又觉得不能就这么走了,就没跟他们走。走的那几个人里边有我们班里的。人家说,班里的人跑了班长都不知道,怎么干副排长呀,就没让我干,还是当班长。过了几天,有一个小子回来了,跟领导一坦白,说我也知道。上边当然不高兴啦,你知道有人逃跑,不制止,也不报告,事后还装没事人。得,班长也给撤了。
赵腊梅听了咯咯地笑,你为什么改主意呀?
刘大松说,我就是觉得这么走了吧,实在不够意思,对不起余政委。
赵腊梅说,你还挺讲义气的,人家余政委认识你?
刘大松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认识我的。三支队往山西这边走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搞的,也不是着凉感冒,有人说是水土不服,反正是浑身不得劲,走路发飘。开始是排长把枪抗走了,后来是指导员把背包拿走了,还是有点跟不上队。余政委正好牵着马过来了,一看我这样,唉,刘大个子踩起棉花来啦,骑我的马吧。骑在马上一看,那会我们三支队的人多,五千多人,前看不到头,后瞧不到尾,好大的阵势。这么大的领导把马让给我骑,人家自己地上走。你见过余政委吧,一支胳膊。我跟人家余政委也没什么交情,也不是从山西带过去的老红军,是收编的,人家领导没把我当外人,咱还能三心二意的。
赵腊梅说,那你为什么不报告呀?
刘大松说,一时糊涂呗。
赵腊梅说,不想害了那几个老乡。
刘大松说,就是这个思想。
赵腊梅说,你现在有什么打算吗?
刘大松说,送你们找到老聂,然后赶紧回去。
老聂家的村子,山门村的两个人都认路,在前边带路。
现在队伍还剩七个人,都是铁了心的。痛打二狗子的那个,他是不报大仇誓不回家。喊赶快逃命的那个,死活要跟着队伍,他说要是再被鬼子二狗子抓回去,想去轩岗挖煤都不行了。山门村的两人都说活的太憋屈了,要跟着大家痛痛快快干一场。
大枪由几个男人分着背,刘大松把那支短枪给了赵腊梅。
赵腊梅问,背左边背右边?
刘大松说,左边右边都行,左边枪把朝前,右边朝后。
刘大松和赵腊梅走在队伍的最后头,边走边商量事情。
刘大松边走边观察地形。山门村那边还是低山区,越往西走山越高,而且山沟越窄,两边的山脊逐渐靠拢,脚下也在不断地升高。老聂的家就处在低山和高山的交界处,再往里走就是大山了。赵腊梅给刘大松介绍老聂的情况。老聂是本地人,是民国十几年入党的老党员,参加过军队,搞过兵运,二十年的时候被的捕,一直押在太原的大牢里,二十六年七七事变以后才被放出来。原来一直在外县的抗日政府做事,当过县长什么的。现在不做了,在家养病。
刘大松问,还是咱们干部吗?
赵腊梅摇摇头,不知道。反正不是咱们县里、区里的。还是不是干部,真不知道。
刘大松站下脚。你们认识吗?赵腊梅说不认识。刘大松奇怪,又不认识,你怎么知道人家肯帮你?
赵腊梅说,不找他能找谁?就象你说的,有本事的人这时候谁在家呆着。反正老聂不会是汉奸,也不是妥协的,出不了什么事的。
妥协是地方上用的词,部队上没有,但刘大松也听说过,就是退出不再作抗日工作了,回家当老百姓的意思,与部队上开小差,当逃兵,有些象,但也不完全一样。
赵腊梅说,当初搞兵运吧,没人又没枪,光靠一张嘴皮子,空手套白狼。咱们可是又有人又有枪,还有名声,自己送上门。
刘大松说,不一样呀,人家那会是大官,再难的事,组织上派你去的。现在没官没职,老百姓一个,身上又有病,也不认识咱们呀?人家懂军事,肯定知道马上要有恶战,咱们打不过二狗子。
赵腊梅说,能合你的意,也就这么一个人。咱们也飞不出去,上级也不会从天上给咱们扔下一个来。帮不了咱们打,兴许能帮咱们跑呢。
刘大松一想,也对。到这个时候,有人能帮一手就不错了,只要不是汉奸,闯过了一难再说。
刘大松说,要你是个男的,不用找别人啦,你自己当头就能队伍拉起来。你看你,分粮食的时候,多威风,训得那村长还是会长的,跟孙子似的。给人家断事,跟包青天似的,清清楚楚。
赵腊梅说,那是全靠你八路撑腰,你还记的吗,咱们第一次村的时候,人家爱理不理的。可第二次呢,你再看他那样。
刘大松说,你举手榴弹往上冲的样子,穆桂英似的,把那帮二狗子全吓傻啦。要不是你,还真不知道会怎么样呢。看着你吧,文文静静的,真想不到还有这股狠劲。
赵腊梅说,你想不到,我自己还想不到呢。那个手榴弹呀,在那个村子的时候,一个小战士给我的。
刘大松问,那你哪来的这股劲?
赵腊梅说,还不是叫鬼子气的。你记的我在山门村去找人了吗?
刘大松说,记的,没在家吗?
赵腊梅叹了口气,被鬼子害死了。她回家的第二天就被抓到鬼子炮楼去了,后来她妈去找她。人家说,当天晚上就被祸害死了,第二天在炮台外边埋了。她妈一听,当时就瘫倒了,抬回家以后,在炕上昏了三天就咽气了。
刘大松说,这鬼子真不是东西。
赵腊梅说,那可不。这鬼子太可恶了,太不拿中国人当人了。这二狗子也不是好玩意,,助纣为虐,还叫我摔了那一跤。
刘大松说,你们是好姐妹?我是说你和哪个谁。
赵腊梅说,不是,我们是冤家。二十六年底的时候,我们一起进的牺盟会,我比她还早几天,我们住过一个屋。我们俩见面就不对付,老吵架,要不就谁也不理谁。老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我们就是这样。这几年吧,崞县的时候在一起,划分东崞西崞的时候,我们都分到西崞了。她先到的崞三区,我后来的。又随着区里一起划到了西忻县。反正是分开没多久,就又能碰上了,碰上就干架。领导开始听介绍,觉得这两人都挺好的,我是能说的嘴,她是能跑的腿。结果这嘴和腿一碰上就干仗,领导就恼了,你们俩怎么就尿不到一壶呢?所以我们俩总是调来调去的,今年春天不是要精简吗,这就把我们俩一起精简啦。
刘大松说,你们地方上的事真有意思。
赵腊梅说,听你口音,是河北的吧?你们八团河北人挺多的。
刘大松说,是河北的。
赵腊梅说,你进咱们队伍有好几年了吧?
刘大松说,我是三七年的,不过那会是跟着段和尚,不算进咱们队伍。进咱们队伍要从余政委把我们收进三支队开始,三九年四月份吧。
赵腊梅说,二十八年,有三年啦。你这么好的武艺,是班长。不是排长?
刘大松说,从河北来山西不久,那时是班长,上边要提我当副排长。连里有几个一块从河北来的霸县老乡,不愿意呆在山西,要回老家去。当时吧,不知是鬼迷心窍还是怎么的,他们跟我一说,也想跟着一齐走。等到要走的那天,我又觉得不能就这么走了,就没跟他们走。走的那几个人里边有我们班里的。人家说,班里的人跑了班长都不知道,怎么干副排长呀,就没让我干,还是当班长。过了几天,有一个小子回来了,跟领导一坦白,说我也知道。上边当然不高兴啦,你知道有人逃跑,不制止,也不报告,事后还装没事人。得,班长也给撤了。
赵腊梅听了咯咯地笑,你为什么改主意呀?
刘大松说,我就是觉得这么走了吧,实在不够意思,对不起余政委。
赵腊梅说,你还挺讲义气的,人家余政委认识你?
刘大松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认识我的。三支队往山西这边走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搞的,也不是着凉感冒,有人说是水土不服,反正是浑身不得劲,走路发飘。开始是排长把枪抗走了,后来是指导员把背包拿走了,还是有点跟不上队。余政委正好牵着马过来了,一看我这样,唉,刘大个子踩起棉花来啦,骑我的马吧。骑在马上一看,那会我们三支队的人多,五千多人,前看不到头,后瞧不到尾,好大的阵势。这么大的领导把马让给我骑,人家自己地上走。你见过余政委吧,一支胳膊。我跟人家余政委也没什么交情,也不是从山西带过去的老红军,是收编的,人家领导没把我当外人,咱还能三心二意的。
赵腊梅说,那你为什么不报告呀?
刘大松说,一时糊涂呗。
赵腊梅说,不想害了那几个老乡。
刘大松说,就是这个思想。
赵腊梅说,你现在有什么打算吗?
刘大松说,送你们找到老聂,然后赶紧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