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情起红土地
第一章情起红土地
烈日下,一辆油漆斑驳、伤痕累累的红色越野车,风驰电掣地疾驰在东川那沟壑纵横、坡陡弯急的山路上,一道道遮天蔽日,由沙尘和车子排气管吹出的浓烟混合成的烟雾追逐在车的身后。
驾车者名叫刘奇,是云南大学艺术系的讲师,一个业余赛车手。
只见他两手紧握方向盘,目光炯炯的注视着前方。
前方,是一个接一个的弯道、一个接一个的坑洼、一个接一个的坡,颠簸不平的崎岖的山路。
车子到山顶,在一个先右转,紧接着左转的弯道上,刘奇把车急停了下来。
这是三年前,他带女友皇甫佳来东川看泥石流越野车大奖赛,和皇甫佳在夕阳下看对面的大山的地方。也就是在这个地方,在皇甫佳的怂恿(应该说是鼓励)下,他在心里决定报名参加东川泥石流大奖赛,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夺冠的地方。
这是条比较狭窄的山路,可在这先向右,然后又向左转的弯道处,不知什么原因,却修得特别的宽,并且还有一个挑出去可观景的平台,刚好能停一辆越野车。
看着对面那座绵延不绝,高耸入云的大山,刘奇有点思绪万千的。
“妹(昆明方言,妹妹桑的简化,表示特别的惊叹)!住那半山腰的人怎么生活啊。”
那天,刘奇刚把车停下来,先前紧张地盯着前面坡陡弯急的山路,现在看车子停稳才回过神,打开车门准备下车的皇甫佳便惊叫道。
是啊,刘奇也很奇怪的,对面的那座红色的大山的半山腰上,会突兀的有几户人家居住在那儿。
刘奇自从高二时来云南旅游开始,他就觉得云南这块土地是个神奇的所在:那绵绵不断的大山一座连着一座,两座大山之间基本都有河流或一块当地人称之为“坝子”的小盆地,那多是县城或乡镇的所在地,而那大山的半山腰上,常会有些白墙灰瓦的房屋如钻石般镶嵌在那儿。
那时,他觉得那大山上的房子特别的漂亮,就像一块美玉镶嵌在那儿。
他曾问过导游和东川城里的人,说那些人家为什么不住河边或坝子里,而要住到那半山腰上?
这个问题,他问过不止一人,可从没人能给出个满意的回答。
后来,还是教语文的张老师,可能他曾在云南当过知青的缘故,他的解释好像还有点合乎刘奇的想象:
“住那半山腰或山顶上的,多是些少数民族。他们不信佛,可他们是最为正直、善良、纯洁,比佛教徒还佛教徒的善男信女,他们是‘仁者乐山’的真正代表。他们信奉的是‘谋人财,害人命,奸邪淫盗,任尔焚香也无益;忠于国,孝于亲,清廉正直,见佛不拜又何妨’的理念。他们住那高山之巅,就是要远离尘世的喧嚣,不染世俗的尘埃。我去过那儿,那才是真正的世外桃园。在那儿,你就能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了。另外,告诉你们,东川不但好玩、红土地漂亮,东川还有三宝。”
“哪三宝?”有同学问道。
张老师扶了扶眼镜,表情严肃,样子很认真的说是:“挂面、洋芋、张丰毅!”
张老师是山东人,他个子瘦小,有着满脸的络腮胡子,所以被调皮的学生给起了个张胡子的外号。
刘奇对第一次上他的课时的印象特别的深。
那天,他一走上讲台,就说他姓张,别名张胡子,是山东大汉。
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他解释说他是李元霸似的人——虽身材矮小、骨瘦如柴,却力大无穷!
记得那天,按教学大纲的安排,他该讲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当同学们打开书本后,他却说“不忙”。
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春字。
他先目光炯炯的扫视了课堂一遍,然后说:“今天是你们进入高中,我给你们上的第一节语文课。我先问一问同学们,你们对春天有什么认识?”
“春天舒服、漂亮。”
“春天好玩。”
“春天是希望……”
张胡子点头说:“对,对极了。《春》是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春天如处子,散发着清新的气息,那满眼的绿充满了生机,是未来、是希望。我现在站这儿,面对着的,也是满眼的‘绿’、满目的希望。”
接着,他讲了许多跟“荷”有关的诗歌、散文和故事,说出污泥而不染的“荷”是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直到下课,他也没讲《荷塘月色》。
“我看了课程表,今晚你们有晚自习。八点半,请班长带大家到球场边的草地上,我给大家讲《荷塘月色》”。
这是刘奇听得最生动、最心情舒畅的一节课。
多年后,那晚,张胡子老师对着那融融的月色,娓娓叙述的神情还不断的出现在刘奇的眼前。可能是母亲教音乐的关系,课文刘奇没全记住,他却牢记了那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张老师,再讲嘛!”当张胡子讲完,起身要走,听得如痴如醉的同学们,才如梦初醒的拉了他的手要求到。
“是啊,美好的东西很多。其实,给你们讲《荷塘月色》的这段时间,我莫名的想起了澜沧江。三十年前,那时我才十六岁。那晚,也像今晚一样,有着如水般的月色,在澜沧江畔,我们兵团的曾姐姐就为我们朗读了这篇散文。啊,那情、那景,至今还不断的浮现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那年,我们第一次回知青点,哎,版纳的那些老咪叨还是那么的热情……”张胡子用左手把眼镜取下来,用右手去揩被泪水沾湿了的眼脸眉毛,然后抬头去看那勾弯月。
张胡子讲课像讲故事,讲的生动、好听。特别是讲云南,讲云南的红土地,他就眼发奇光,那深邃的眼神,好像能从上海看到几千里外的云南的红土地似的。
就是在他的鼓动下,刘奇才和好友陈斌来云南旅游,而恋上这块土地的。
“那个地方不能去,去了,你的魂就回不来了……”陈斌回上海后,比手划脚、眉飞色舞的对同学们吹道。
真的,刘奇回去后,他的魂真的在云南游荡了好长时间才回到了上海。特别是东川的红土地,不知是因为张胡子曾经把那地方讲的神乎其神的缘故还是为什么,刘奇的梦里,老是出现那千山万壑的红土地。
烈日下,一辆油漆斑驳、伤痕累累的红色越野车,风驰电掣地疾驰在东川那沟壑纵横、坡陡弯急的山路上,一道道遮天蔽日,由沙尘和车子排气管吹出的浓烟混合成的烟雾追逐在车的身后。
驾车者名叫刘奇,是云南大学艺术系的讲师,一个业余赛车手。
只见他两手紧握方向盘,目光炯炯的注视着前方。
前方,是一个接一个的弯道、一个接一个的坑洼、一个接一个的坡,颠簸不平的崎岖的山路。
车子到山顶,在一个先右转,紧接着左转的弯道上,刘奇把车急停了下来。
这是三年前,他带女友皇甫佳来东川看泥石流越野车大奖赛,和皇甫佳在夕阳下看对面的大山的地方。也就是在这个地方,在皇甫佳的怂恿(应该说是鼓励)下,他在心里决定报名参加东川泥石流大奖赛,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夺冠的地方。
这是条比较狭窄的山路,可在这先向右,然后又向左转的弯道处,不知什么原因,却修得特别的宽,并且还有一个挑出去可观景的平台,刚好能停一辆越野车。
看着对面那座绵延不绝,高耸入云的大山,刘奇有点思绪万千的。
“妹(昆明方言,妹妹桑的简化,表示特别的惊叹)!住那半山腰的人怎么生活啊。”
那天,刘奇刚把车停下来,先前紧张地盯着前面坡陡弯急的山路,现在看车子停稳才回过神,打开车门准备下车的皇甫佳便惊叫道。
是啊,刘奇也很奇怪的,对面的那座红色的大山的半山腰上,会突兀的有几户人家居住在那儿。
刘奇自从高二时来云南旅游开始,他就觉得云南这块土地是个神奇的所在:那绵绵不断的大山一座连着一座,两座大山之间基本都有河流或一块当地人称之为“坝子”的小盆地,那多是县城或乡镇的所在地,而那大山的半山腰上,常会有些白墙灰瓦的房屋如钻石般镶嵌在那儿。
那时,他觉得那大山上的房子特别的漂亮,就像一块美玉镶嵌在那儿。
他曾问过导游和东川城里的人,说那些人家为什么不住河边或坝子里,而要住到那半山腰上?
这个问题,他问过不止一人,可从没人能给出个满意的回答。
后来,还是教语文的张老师,可能他曾在云南当过知青的缘故,他的解释好像还有点合乎刘奇的想象:
“住那半山腰或山顶上的,多是些少数民族。他们不信佛,可他们是最为正直、善良、纯洁,比佛教徒还佛教徒的善男信女,他们是‘仁者乐山’的真正代表。他们信奉的是‘谋人财,害人命,奸邪淫盗,任尔焚香也无益;忠于国,孝于亲,清廉正直,见佛不拜又何妨’的理念。他们住那高山之巅,就是要远离尘世的喧嚣,不染世俗的尘埃。我去过那儿,那才是真正的世外桃园。在那儿,你就能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了。另外,告诉你们,东川不但好玩、红土地漂亮,东川还有三宝。”
“哪三宝?”有同学问道。
张老师扶了扶眼镜,表情严肃,样子很认真的说是:“挂面、洋芋、张丰毅!”
张老师是山东人,他个子瘦小,有着满脸的络腮胡子,所以被调皮的学生给起了个张胡子的外号。
刘奇对第一次上他的课时的印象特别的深。
那天,他一走上讲台,就说他姓张,别名张胡子,是山东大汉。
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他解释说他是李元霸似的人——虽身材矮小、骨瘦如柴,却力大无穷!
记得那天,按教学大纲的安排,他该讲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当同学们打开书本后,他却说“不忙”。
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春字。
他先目光炯炯的扫视了课堂一遍,然后说:“今天是你们进入高中,我给你们上的第一节语文课。我先问一问同学们,你们对春天有什么认识?”
“春天舒服、漂亮。”
“春天好玩。”
“春天是希望……”
张胡子点头说:“对,对极了。《春》是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春天如处子,散发着清新的气息,那满眼的绿充满了生机,是未来、是希望。我现在站这儿,面对着的,也是满眼的‘绿’、满目的希望。”
接着,他讲了许多跟“荷”有关的诗歌、散文和故事,说出污泥而不染的“荷”是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直到下课,他也没讲《荷塘月色》。
“我看了课程表,今晚你们有晚自习。八点半,请班长带大家到球场边的草地上,我给大家讲《荷塘月色》”。
这是刘奇听得最生动、最心情舒畅的一节课。
多年后,那晚,张胡子老师对着那融融的月色,娓娓叙述的神情还不断的出现在刘奇的眼前。可能是母亲教音乐的关系,课文刘奇没全记住,他却牢记了那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张老师,再讲嘛!”当张胡子讲完,起身要走,听得如痴如醉的同学们,才如梦初醒的拉了他的手要求到。
“是啊,美好的东西很多。其实,给你们讲《荷塘月色》的这段时间,我莫名的想起了澜沧江。三十年前,那时我才十六岁。那晚,也像今晚一样,有着如水般的月色,在澜沧江畔,我们兵团的曾姐姐就为我们朗读了这篇散文。啊,那情、那景,至今还不断的浮现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那年,我们第一次回知青点,哎,版纳的那些老咪叨还是那么的热情……”张胡子用左手把眼镜取下来,用右手去揩被泪水沾湿了的眼脸眉毛,然后抬头去看那勾弯月。
张胡子讲课像讲故事,讲的生动、好听。特别是讲云南,讲云南的红土地,他就眼发奇光,那深邃的眼神,好像能从上海看到几千里外的云南的红土地似的。
就是在他的鼓动下,刘奇才和好友陈斌来云南旅游,而恋上这块土地的。
“那个地方不能去,去了,你的魂就回不来了……”陈斌回上海后,比手划脚、眉飞色舞的对同学们吹道。
真的,刘奇回去后,他的魂真的在云南游荡了好长时间才回到了上海。特别是东川的红土地,不知是因为张胡子曾经把那地方讲的神乎其神的缘故还是为什么,刘奇的梦里,老是出现那千山万壑的红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