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凤凰网 | 小说
收藏 | 打赏

下载翻阅小说客户端,尽情使用听书功能!

取消 立即下载
加标签 收藏 打赏

《似闻惆怅在黎氓》

官方客户端永久免费畅读

翻阅小说

0

温馨提示

您还没有领取红包哟!

关闭后将无法领取该红包

确认关闭吗?

正文:4、起教微渺沁民风

  4、起教微渺沁民风
  “耶,朕在这里听到了朗朗读书声!是哪里传来的?”
  “启奏陛下,您看那远处牛背上,有一小孩童,正兴致盎然、书声琅琅。”公公趴在地上奏曰:“江南一带自古书香味甚浓,据传古之蒙哝、罗敷、屈原皆出此地……”
  “哦,朕看到了,是牛背上牧童的读书声。”乾隆皇帝打断公公的话语,“朕这是到了什么地方?”
  “启奏陛下,苏吴溧阳地界。”
  “溧阳?田垄上也有朗朗书声,而且朦胧稚童放牧的时候也不忘吟诗诵文,足见此地是一个‘读书之乡’矣,读书之乡!”乾隆啧啧称赞,“倘若我朝芸芸众生都不忘讴文习学,人人皆才高五斗,还愁天朝基业不永续繁延乎?”
  从此“读书之乡”的传言,在溧阳口口相传,溧阳由此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之乡、礼仪之乡。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没有文字记载。但是,溧阳,是具有悠久文明史的地区,是中华民族最早开化地之一。且不奢谈几十万年前的远古,据考证,早在纪元前七千多年(距今九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工水稻的大面积栽培,已经开始“驯鸡豕”(九千年前古墓葬里发现的碳化稻谷,石化的鸡骨、猪头骨就是明证)、“酿甘醇”,有了生活手段的兴趣化;纪元前四千九百年前后,这里处于河姆渡文明的边缘地带,所创防水通风的杆栏式建筑,闪亮成茹毛饮血时代的世界之巅;纪元前三千五百年前后,这里是具有国家雏形的环太湖流域良渚文明管辖范围的中心地带,出土象征皇权的玉琮,象征民族脊梁的玉龙,证明中华皇权勃兴的同时,让当时的世界难望其文明之項背;神秘的“三苗文明”在这里缘起,独特的“荆楚文化”在这里兴亡,赤壁战场离这里只好咫尺之遥,秦淮河灯红酒绿在眼前摇曳荡漾……
  历史的钩沉,多少要让人沉浸远古;文明的积淀,让这里的人们享受着书香味悠远的世外桃源般的神仙生活。这里鲜少勾心斗角,而是礼让谦爱;这里鲜存寇盗蛮风,而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可是二十多年前,这里发生了一场灾难:鸦片战争让老大帝国开始了沉沦之旅,太平天国和清廷在这里演绎旷世经典版的剑舞刀歌。从1853年起,太平军在湖口之战大败湘军,先后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此后整整十年,由于这里是东南膏腴之地,苏州一带成为清军和太平军反复争夺的重要地带。兵锋过后,一个中华的繁华之地变成了满目疮痍,到处是饿殍白骨,到处是断璧残垣,到处是兵荒马乱,到处是你摧我残,到处是人性泯灭。虽然战争过去了二十多年,由于战争杀戮、民丁逃亡等原因,造成人口锐减过半,劳力奇缺,大片田园依然荒芜,被战乱吞噬的灵魂至今还是无法回归正轨。
  这里除了贼寇出没,人们不事攻读,不求劳作,整天迷恋的就是赌博。李大人在一次禁赌巡查中,到了南渡荡岸边的社渚镇,对乡民进行入户调查,
  “岂有此理!一个镇集上两百余户人家,近千号丁口,”居然没有一个读书识字的;三福桥村二十多户人家一百多号丁口,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名字,柳丁村一千余人,只有几个人可以打打算盘,数字稍多的加减乘除也没有几个人能会;稍微边远的刘家渡人到县城赶场,竟然如见路人一般,不认识朝夕相处的村里人;走了县域十几个乡镇,每个镇所办私塾也无有几处,至于镇上的公立学堂,有些镇还偶有一所容有四五十人,其教书先生的工薪也经常无法筹措。而多数镇,连原有的一所公立学堂也已荒芜许久,更无有恢复之迹像……够了!溧阳近几十年“怎么会落得如此斯文扫地、无有王化、以致学墅荒芜?”
  李超琼知道,就是因为没有文化,斯文(文明)程度“低稚”,才造成“赌风日盛、贼盗益獗”的局面。他仰天长叹,“但看世风日降,蛮夷之风熏袭,真可谓惨不忍睹。我的子民怎么可以这样羞辱斯文!”
  “夫人,爹爹回来了。”
  “爹爹。”淑循扶着夫人,来到堂屋,“爹爹这么迟才回来,累了吧?饭都凉了。”
  “淑循,爹爹正好给你们商量个事。”
  “爹爹刚刚回来,先歇着.”她赶快过来,扶李大人到饭桌前坐下,“先把饭吃了,有什么事,再说也不迟。”
  李大人把办学的事说了,“什么,我当校长?”淑循瞪着大眼,张开嘴巴,半晌回不过神来。
  为了挽救溧阳“世风益颓”的世道,李大人下令,各地废弛的私塾、小学等刻日恢复,凡是可以识字者,均可应召教书先生,由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各乡镇着力筹措工薪且要保证按时发放;凡是“师道越亽”,培养人才取得出众成就者,县府予以重奖;凡是愿意进学堂读书的,不论大人小孩,只交书本费,书本费县府按采购价定价、由负责教育的“教谕”监督采购价售卖,抬价售卖者一律按大清律令,从严惩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教材,在规定时间内必须人人都会;“编写一些童谣、儿歌之类教人传唱”。李大人吩咐,“搞一些教人礼仪廉耻的通俗告示,在大街小巷粘贴,造成溧阳的斯文氛围。这些就由你们操办。”李大人指着刘教谕,“从明天起,你就组织几个人赶快办。一定要在短期内,让溧阳形成人人读书写字的斯文氛围!”
  巡查回来,李大人安排:“马上约召各个乡、保,叫乡保长进城议事。”
  “是!”
  “……本官召集大家,不为别事,只议师道布教之事。越想现今之世风,江河日下,斯文倾颓,皆因本县上下无意学文,疏于皇恩律令,不事礼仪廉耻,不谙祈求清风世态。现拟出世风教材,供人习学匡正。各位回去,努力教育本域所管之良莠民等,让其学会律条和礼仪操守,尔等身先士卒,亲自督促查验。本官也要刻日启程,明察暗访,以澄各位差办之‘力萎清浊’……”
  十三年二月,李大人照例以县令身份主持一年一度的童试,令李大人没有想到的是,全县报名应试的“生童”不到五百人,只及战乱之前的四分之一。而且考试期间乱象丛生:生童们多数衣冠不整,不知道多久时间没有洗漱,嘻哈打笑无拘而来,皆似草莽流寇、坊间无赖,举止行为毫无礼度约束;考官临考居然浑浑浊浊,不知道要准备点名簿册;生童被点名不知道要应答、没有反应;考试无法答卷,只知道夹带抄袭,有的拿起试卷,不知从何动手,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全,即使会的,也不知道安在什么位置,有的连夹带抄袭的准备也不会……在至圣先师位前你推我挤、你追我打,玩耍嬉戏、喧哗吵闹之声不绝于耳,全没有当成一次严肃规范的应试,场面一片混乱到几乎无可收拾。
  “唉!先前,邑中文风颇盛,”县上刘教谕十分无奈,“兵夔(战乱)后户口凋散,民多作鸟兽散,十村九野、士多废学。以致孩童也刁,斯文难觅矣!”
  “此等陋习,本县已经延续多年,非重典无以匡正。”考官们说,“否则,礼教因亦丧失殆尽,重回蛮夷,也是可待矣!”
  “马上叫全数学童,到院前大坝集合!”李大人下令。
  大家吆喝嬉戏着来到大坝,刘教谕和监考官们拉着学童占位,竟是你来我往,排列依然参差不整。
  “立正!”李大人亲自喊口令,“前后、左右,对齐!”
  好多人从未见过排队和听过口令,都在那里惶惶不知所措,通过教谕和考官共同费力打理,才站好队伍.
  站好队之后,李大人讲话:“各位生童,今天叫大家参加科考,就是要从你们当中遴选出佼佼者,培养出国家栋梁之才,以便于继续深造后,为国分忧。以后凡有应试,大家先要集合,要听口令站位,要整整齐齐,站要像个站像,坐也要有个坐像,这样才好。不能讲话嬉戏,不能追逐打闹,更不可高声喧哗。读书人首先要有斯文气象,静要鸦雀无声,动要迅速干练,说话不能莽撞喧哗,要轻言细语。嬉戏打闹成何体统?”这时,队列中有两个人推搡打玩,“你们两个,出列!”刘教谕过去把他们拉出列,站在前面,“以后再有此等,必须认罚!”李大人声若洪钟,这个坝子上面,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为了匠正学风,现在约以六事:准考取结每位只准一张;衣冠散乱、走行疯打如无斯文者不得入场;非应名不得给卷;传递夹带者必除考试资格并下次停考;交卷必须签照;交卷后即刻离场,不得在场外逗留相议嬉戏。现在,听好口哨,准备开考,解散!”
  李大人亲笔这六条约法,嘱咐:“将其粘贴大门墙上,明令宣示,不得贻误。如有惑乱作弊者、无有文人礼节者,定结考试资格,以绝再犯。”李大人边说边写,“这是关乎一县学风的大事,斯文的大事,本官必须力挽。”李大人强调,“教育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大事,要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以每件小事都马虎不得,特别是稚童,汝等初涉人世,正当听教识善恶文粗之年,一行一动皆初为,一行一动皆为终身之典,必力精匠之,更无粗邪(马虎、随意)之理。正如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正是应了那句老话‘起教于微渺’。”
  “拿银钱来!”李大人吩咐书吏陈茂。
  “是,大人。”
  “这是我的‘养廉银’,刘教谕,拿去,购置经史书籍,奖励今次名列前茅的八位生童,让他们努力攻读,虽困勿殆、虽艰犹前;寒窗久之,以成学业。不能忘记我们是读书之乡、是书香浓郁之县矣,不能糟蹋了这个好名声。”李大人叮嘱说。
  “这可使不得,”刘教谕急忙推却,“李大人上上下下那么多用度就无有开销了。”
  “不要推辞,本官自有度数。本官探得,客居溧阳的王姓住户愿意出卖自己的六十亩良田,听说还低于市价。”李大人说,“本官捐出今年所享全数俸禄,将其购下,交与你所管门下,充作公田。以土地的岁租作为每年优秀生童的奖励基金,以励其勤;若能考取功名,到时另赏。但是,所收田租一分一厘都只能用作教育,不能挪亏。若有不善,本官定不轻饶!教谕可将所需教育经费好生预算,纳入本县每年公费用度,本县财粮尽可能优先拨付、不予拖欠。”
  李大人沉吟良久,“现今本县府库捉襟见肘,这办学之事也是久未提上议事日程。刘教瑜啊,你是管本县教育的,看能不能在现在境况下,我们县里再开办两所新学?”
  “办新学?可是有点难。办新学,一是要教室,二是要老师。”刘教瑜说,“教室可是一时半会修不好的,老师嘛,文科还可以由国人担任,理学可是国人之短见。而且一办就是两所。”
  “这个好办,每个学堂先租用一间办公室、两间教室,先办两个班,这样花费不多。女子学堂还租用寝室。”
  “女子学堂?”刘教瑜听了,有些吃惊。
  “女子就不能读书?”李大人说,“孔老先生曰,‘女子无才便是德’乃大谬也!古之花木兰、李清照,近之秦良玉,还有鉴湖女侠皆学富五车,其德也丝毫不输须眉。”
  “秋瑾?秋瑾可是匪类。”
  “只是误入歧途而已。”李大人自知说漏了嘴,“只是确实学富五车。办成新学,本官自有理论,文科,也就是国学,乃国人之精粹。若不办理学,就像一个人即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却不顶别人一板斧,所以要‘师夷之长以制夷’。理学也有办法,教堂里那些洋人,多精西学,然后再动员士绅们捐款办学,若有士绅愿意一人修建一所学校,学校就可以由他命名,而且可以委任他当校长。修好以后,吾等还要立功德碑。这理学之中的算盘问题,也是国人强项.”
  “倒是,”刘教瑜说,“可是两所学校办起来之后,开销不菲。”
  “这不用担心,偌大一个溧阳,还无力担承吗?”李大人说,“还有那么多士绅,他们定会踊跃捐助。”
  “这学校建立,可是要有校长,教导等等搭建班子啊。”
  “这好办,先由你暂时兼任男子学校校长,由你负责招聘老师、教导。”李大人踱了几步,“这女子学校,校长必须是女的,就由本官之女淑循担任……”
  “女的当校长?”
  “不行吗?”李大人说,“这官儿,女人也可以当,女人当中不乏能人,武则天当政,诸多掣肘,但是她把李家天下打理得亭亭当当,成就了盛唐时期,让男人也只能高山仰止。再说了,西洋世界,女人当政的多了是,什么英吉利、荷兰,都是女人的屁股大。谅我堂堂中华,竟然落得如此难堪,吾等要师夷之长以制夷,就要以夷为师、不论男女,皆有卫国之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贤能为贵,贤能为之用。而且,办女校,本官还不是先例,教堂里洋人早就办了,宝山县令沈佺,也是早已占先。”
  “就是。”
  “我说刘教瑜啊,这事你要拿出相当的精力,把这事办好。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定要把学生教好。女校你虽然不是校长,也要经常过问,我们要让更多女孩也有书读,假以时日,溧阳何愁没有人才?”
  政令疏荒则民心凋散,努力办好荒政则民心相向。李大人知道,老百姓要感受国家之威权和皇上之甘霖,只有从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的“临民之官”的所作所为看到。所以办好政令,正是教育百姓、凝聚人心的好机会。
  “报!胥渚古渎村被淹!”
  “报!南山圩围垮塌!”
  “报……”
  各乡保的告急文书雪片般飞来,让李大人非常焦急。
  十三年(1887年)五月,大雨浃旬,湖河漫溢,道路倾堵,圩田崩塌。全县单圩田被淹和垮塌就达二三十万亩。
  “这受灾田亩的明细准确吗?”李大人问,“谎报灾情是要受处罚的。”李大人满脸阴沉,翻看报荒清册。
  “这……”书吏有些言辞闪烁,“这大体上应该……”
  “什么大体上应该?”实际上,以前官方都知道各地乡保报荒多有虚冒,但事关舆情,一般都不再复勘核实。在确定蠲免或者缓征数额时,只是凭以往经验在大致数额上多少做些讨价还价、稍加扣减而已。“数字是不是保准准确无误?这可是儿戏不得。”李大人有些不耐烦了。
  “这……”
  从书吏的回答,李大人判断出,这里面一定有猫腻,他估计,报荒清册造假、虚报冒领者居多。
  为了得到灾情的第一手资料,雨后,正患疟疾的李超琼独自一叶扁舟,出北双桥,径直来到全县最低洼的胥渚古渎村微服私访。
  他一眼认出肖老汉,就拉他到竹林里:“肖老,听说你们这里勘荒有点奥妙,请说说你们这里是怎么勘荒的?”
  “大人也听说了?我们这里确实出了一个奇事:就是全村尽人皆知,我们村有个土墩,名叫‘勘荒墩’,”
  “勘荒墩?”李大人有些诧异。
  “是的,勘荒墩。每遇洪灾,乡上县上都要来人勘荒,村长就拉着那些当官的登上这个土墩,作四下瞭望态,这样一站,就算是知道了受灾地面和受灾程度,然后将他们回家饮酒作乐,酒足饭饱之余,村长塞给那些勘荒人‘人事’,根据‘人事’的多寡,勘荒人也心有灵犀,指点按村民丁口如何造册,于是各家各户受灾数字应声而出。那些大户人家自然受灾最重,还有很多自己‘制造’的并不存在的老少人等,因为村长拿出的人事就是他们所出,若无有回报,以后就没有这点油水可出了。真正受灾的农户,更是鲜有粘连。这个墩如此神奇,到人神共愤。所以人们羞它为‘勘荒墩’,在大家伙中传为笑柄,比如我们这里俗语中‘你信口雌黄’一语就演变成了‘你勘荒墩’。”肖老汉长叹一声,“李大人,这个神墩已经存在很久了,以前的县令都知道,可是以前的县令都聋哑状!”
  “受灾之后,县上是不是真的有人来察查?”
  “有的。可是好些人连勘荒墩也懒得上,就径直到大户和乡保长的府上去了。”肖老汉摇头,“唉,有时路过那些人的府上,听里面喧哗噪杂,猜拳打码声一阵胜过一阵,为了证明那些人是认真勘荒,还要在里面停朝歇夜个够,然后隔天县上那些人醉醺醺的被送走。”肖老汉有些怒气冲冲,“历朝历代向来如此。”
  “每次蠲缓,能够落实到灾民头上吗?”
  “唉,说来话长,李大人有所不知,每次受灾,就是乡长、保长、甲长这些官儿们的节日,他们连自己都说是‘大灾大好,小灾小好、不灾不好’,那些田亩蠲与不蠲,缓与不缓,蠲缓的数目都是当官的取平仄,与当地‘区董’是否强势决定。那些灾民被他们克扣,那些‘空饷’被他们悉数瓜分,乡保甲长趁机一个个都发了,衙门里的书吏也就有了做手脚的巨大空间,‘高下其间’,全无顾忌。”
  “县里都派出勘荒人等,莫非全是吃干饭者?”李大人询问。
  “上下勾搭成奸,县里勘荒的人只要列出一个‘荒废名目’,就可以以‘荒户’之名,每亩得到赈济数十文。书役、练保、甚至区董等多少有点权力的人,都得以中饱私囊。甚至官府厮仆,皆可染指,真正受灾户,鲜获滴惠。”
  回到县衙,李大人立即召集书吏衙役和区乡各保,命其在报荒册上写明“荒田坐落之丘葭及花户姓名,”由勘荒人员携“鱼鳞册”(地图)按图索骥,令其“狐尾自露”。“如有虚捏者,定惩不贷。”
  他自己亲自外出勘荒,到了一地,都“屏去趋从”,与田夫聊天取证,“虚捏者丈量不符,立予惩责”。经过这一轮勘查,“绅宦无敢肆其欺者”。
  李大人宣布:“今后,每对一个受灾村庄的勘荒和施政,均公开告示,不容暗下私操私控,不妄费一钱,也绝不让任何人有从中渔利的空间。”对于作弊的官员,严重的罢免甚至刑罚,情节轻微的予以申斥,再犯重罚。从此溧阳各地几乎不再有借荒发财的案例。
  第二年又是罕见大旱,李大人踏勘灾情的足迹遍及全县几乎每个角落。在闲暇之时他用小诗记录了勘灾所见:
  “愁说重阳过,曾无风雨来。
  九秋仍苦热,百里半成灾。
  节候惊何速,瓯窭(贫穷的意思)剧可哀。
  疲农尤盼泽,种麦待春回。”
  他每次下乡勘荒食宿都在船上,从不接受乡民和士绅的招待。看着那些嗷嗷待哺的灾民,李大人深有感叹:
  “浮沉身世船摇曳,灾欠民情梦短长。
  两岸蛩声悲咽苦,似闻愁叹在黎氓”!
  由于李大人言而有信,敢于亮相操守,待老百姓如父母兄弟子女,以吐哺之心奉献真爱心血,溧阳民风日盛,不久之后,几乎人人知书识礼,草创了昔日“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甚至可以“画地为牢”的淳朴模样。
菜单 下一章
立即下载
猜你喜欢
男人的江湖
打工半年终于请到假期,日夜兼程赶回家,本想早日见到妻子,不料却看到不堪入目的场面......
东郭老农
现代都市完结
权路谋局
吴建国,一个帅气、果敢、忠义的事业男,被众多美女包围式的追求。但他自制力极强,与两小无猜的赵丽天专心相爱。 然而,他被一主要靠美貌而在官场步步高升的杨咏看中。杨咏一边伺候官场里极个别的色狼,同时,她模仿武则天用权力寻欢男色,吴建国,成为最主要的猎物……
第二台阶
都市其他连载
平步青云
柳浩天转业到千湖镇上任的第一天就直接被架空了,面对着与镇长梁友德之间不可调和的观念冲突,面对阴险奸诈的天星公司以及天星公司所组织起来的庞大人脉关系网络,柳浩天绝不妥协,铁腕整顿,围绕着如何保障民生发展经济,一场场激烈的斗争由此拉开序幕…… 尘埃落定之时,结果出炉,柳浩天彻底愤怒了……
梦入洪荒
现代都市完结
破局
谈了两年的女友最终嫁给他人,老实巴交的父亲突然被检察院带走,就在许国华一筹莫展之时,等待他的又是一张停职通知……
洗礼先生
都市其他完结
官道之绝对权力
安江以选调生第一名上岸,怀揣为民之念,投身官场,却被无形大手拨至乡镇,赘婿身份受尽白眼,两年之期已满,组织部一纸调令,峰回路转,安江华丽蜕变全县最年轻正科级干部……且看安江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手掌绝对权力!
天选之主
现代都市连载
独领风骚
百年山洪,百人失踪。在灾难面前,谁是力挽狂澜的英雄? 男欢女爱的情场,尔虞我诈的官场,谁可以独领风骚?
天下南岳
现代都市完结
上一章
下一章
字号
5
间距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