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凤凰网 | 小说
收藏 | 打赏

下载翻阅小说客户端,尽情使用听书功能!

取消 立即下载
加标签 收藏 打赏

《哦,慈乌》

官方客户端永久免费畅读

前往趣小说

0

温馨提示

您还没有领取红包哟!

关闭后将无法领取该红包

确认关闭吗?

正文:第十二章

  说起来,爱华哥和诸葛二,都是小军爸特别关照的人——去年煮大枣稀饭的事后,小军爸对爱华哥便特别的好,时不时的会拿点他家特有的东西,比如蜂蛹、大花蜘蛛、竹蛆、毛毛虫(不长毛,像麻蛇裹一堆——其实,更像黑不溜秋抱一团蠕动的蛆,还没油炸时,很恐怖,等炸出来,还满香呢)、虾、泥鳅、江鳅、野兔肉、竹鼠肉给我们吃。说起来恶心,那次他让小军送来了一小碗红烧老鼠肉(那时他家正养着两大只小狁鼠,小狁鼠的肉是可以吃的)。所以,小军送过来时,说这是老鼠肉,我们都没在意,以为是小狁鼠的肉,小军乱说呢。那肉特别的香嫩、鲜。可等我们吃完,爱华哥把洗好的碗叫我送还他家时,我才看到,他家门口的戳箕里,真的就是些老鼠毛,而那两只小狁鼠,还在笼子里对着人吱吱的叫着要东西吃呢。
  我曾听小军爸对人说过,像爱华哥这样懂事、孝顺的娃娃,现实中,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小军的父亲夸爱华哥,说:“养儿要像孙……孙子!”(应该是:“养儿当如孙仲谋”)那时,我根本听不懂他说些什么。小军爸教爱华哥与比自己高大的人打架,要用眼睛的余光瞟对方的脚的位置,然后狠狠的踢对方的穷骨头。还说他当志愿军那会儿,与牛高马大的美国鬼子搏斗,用的就是这招。
  “一招毙命”——如果力量大,对方的穷骨头会被踢断。
  可就因为这一脚,后来的爱华哥,差点就被诸葛二给整死了——这是后话。
  好日子真的来了,因为我们天天都放假了。
  那段日子,姑姑已不拿账册回家做了,她的账册已交给了别人,而是带回了蜡纸。每天晚上,姑姑就刻蜡纸,等第二天拿去单位印刷,宣传无产阶级大革命。
  街子天,县里组织了宣传队到街上演出。演出时,大多爱跳“忠字舞”,唱“拥军花鼓”、“南泥湾”、“二月里来”、“战士歌唱东方红”那些歌曲。有个女的,不知为什么,她每次上台,都要唱“天上布满星,月牙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忆苦把冤伸……”的“不忘阶级苦”。后来听姑姑说(她和姑姑也是好朋友)我才知道,原来,那人是成都人,解放前在教会学校上学,她们班有个男孩的境遇,有点像歌里唱的。
  那时的姑姑,也爱哼歌。不过,姑姑除了那些当时最“流行”的歌曲外,最爱唱的是:“五月的风吹在树上,枝头的鸟儿发出歌唱;假如鸟儿确有知,懂得日月的消长;它该放开歌喉,把新的生活歌唱”的那首歌。
  县宣传队上街唱了一段时间后,街上慢慢地出现了“大字报”。
  开始,那“大字报”上批判的,就是“刘、邓”;后来,据说是省里的大官;再后来,是县里的领导;再再再后来,就是各单位的头头脑脑们了。
  说起来好笑,县宣传队那个唱“最响亮的歌是东方红,最伟大的领袖是、、、”,唱完后还带头喊“、、、万岁”、“大革命万岁”的宣传队队长(也就是曾经上我家,要把姑姑调县宣传队的吴队长),还有姑姑这个对“史无前例的大革命”欢呼雀跃的人的名字,都赫然上了“大字报”。后来,还一起被拉了去游街。
  说起姑姑被游街,与一个和她名字有点相同的人有关。那人叫王小娟,是思茅人,她的哥哥在澜沧县糖果厂工作。按理,尽管澜沧是思茅地区的第一大县,云南省的第二大县,可毕竟只是个县城。而思茅是地区专署所在地,是整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许多的澜沧人都巴不得调思茅去的。可她却莫名其妙的来澜沧投靠她哥哥。后来才知道,在思茅师范专科学校上学的她,与她的班主任有了“男女关系”,她和那班主任都被学校给开除了。在思茅受不了闲言碎语的她,只好投奔她哥哥,帮哥哥带孩子。
  王小娟来澜沧有些年了。因为从我家的后窗就能看到糖果厂,有时我们也会跑糖果厂附近玩儿,当然也就见过、认识她了。别说,这王小娟名字像姑姑,就连人,从后面看也长的像姑姑呢——她也留了两根黑黝黝的长辫子。第一次我认识她,还闹了个笑话:那天,爱华哥带我们去八大河游泳、玩沙,回来时我们看到姑姑站糖果厂大门那儿,面对大门里面,在与人说着什么。
  “爱华,你妈。”大胖道。
  “看到了。”爱华哥说着,一溜烟的绕道跑了。
  雨季,姑姑不让爱华哥我们去八大河游泳,爱华哥游了,爱民姐和本来就胆小的我没游。而那时的我,肚子正饿得咕咕的叫,我便在心里打起了小九九:我又没游泳,姑姑不会骂我。而我如果去喊她,说我肚子饿,她肯定会进糖果厂买糕点给我吃。我想着便跑过去,喊“姑姑”。
  那人一回头,我傻眼了:是个背影像姑姑,比姑姑年轻的人!这人就是王小娟。
  王小娟把哥哥的孩子带到上了小学,便要找工作。
  那天,姑姑正在发货,百货公司的一名干部带了她来找姑姑。
  “杨主任,有人找你。”姑姑正站仓库门口,点搬运工从仓库里背出来装大卡车上,有三四十公斤重,像大铁锅一样,黑不溜秋的“锅巴盐”,姑姑她们货站里守仓库的傻大个站大门口,对姑姑叫道。
  那傻大个的声音,瓮声瓮气的,又大,把专心计数的姑姑给吓了一跳,姑姑便把点的数给忘了。
  顿了一下,姑姑只好叫搬运工们停下来,重数一遍。可还没点完,傻大个带着百货公司的那名干部和王小娟来了。
  “杨主任,忙啊?”姑姑认识那干部,便对他点了点头。
  那干部是个呆瓜,看人家忙着,你就等一会儿吧。可他不。他边看着搬运工们搬盐巴,边对着专心计数的姑姑,喋喋不休的说这说那,什么:“我每次来,你这儿怎么都这么忙啊”、“是不是人手不够啊”、“需不需要人帮忙啊”。把姑姑给说烦了。你想啊,那些个搬运工把那几十公斤重的“锅巴盐”从仓库里背出来,搬到大卡车上,多么的费力啊,如果姑姑再数错,那些搬运工又得搬过去、搬过来的让姑姑重数,那不折腾人么?姑姑便有点没好气的摇头说:“不要。”
  不想,那干部是个又呆、心眼儿又小的人。姑姑说的“不要”,是现在不要帮忙。可他却听成了不要人,也就是不要王小娟(姑姑又不知道王小娟要来这儿工作)。便转身带着那王小娟走了。
  等姑姑忙完,想起他来,他已回百货公司向刘总经理报告去了。
  姑姑快下班时,刘总经理脚一瘸一瘸的来了,问姑姑说你这儿不是缺人手么,怎么不要那王小娟?
  等姑姑弄清情况后,对刘总经理说下班她就去找王小娟,喊她明天来货栈上班。
  王小娟来姑姑这儿工作,姑姑特别的高兴,因为王小娟有文化,能帮她做账啊。后来,姑姑真的就把账册交给了王小娟。可因曾经的那么一折腾,王小娟可不领姑姑的情,她就认定,姑姑开始就是不想要她,如不是刘总经理再次做工作,姑姑肯定不会要她的。这样一想,她便恨上了姑姑。另外,还有个事,让她更是恨姑姑恨得要死——百货公司办公室的王小马不是喜欢姑姑么?便有事没事的找各种借口来货栈,想与姑姑套近乎。除工作上让不开的事,姑姑一般不会理王小马。而已二十四五,还没找到对象的她(那时的人结婚早,二十四五算是“老姑娘”了),对那文质彬彬、儒雅的王小马特喜欢。她嫂子曾托人给她与王小马撮合,可王小马没答应。据说,她还曾乘姑姑不在,厚着脸皮,半认真半开玩笑的对王小马说我比她年轻、长的也不比她差、也叫“小娟”。可王小马不买她的账,说:“你会拉小提琴么?你叫王小娟,我叫王小马,我们是兄妹啊——近亲!”
  另外,还有个事(可能是从小受灯红酒绿的大上海的十里洋场熏陶的结果),从上海到边疆的姑姑比王小娟会打扮——其实,姑姑并没刻意的穿着打扮,可姑姑不管怎么随意的穿着,那衣服裤子的搭配,都那么的协调、好看,怎么都比一心想着怎么穿着打扮的王小娟穿的好看(姑姑的衣服裤子,都是自己做的),这让王小娟即羡慕又嫉妒。
  还有,工作中的王小娟,还是有不自重、轻佻的毛病,不但与来进货的人打情骂俏,还与那些个马锅头杵脚动手的。有几次,为了去与那个长得高大帅气的马锅头打闹,账都没记就走了。为这,姑姑曾批评了她。其实,姑姑是为她好,也只是随意的说:“玩可以玩,但账得认真记。”可她听不懂姑姑的话,她有点疑人偷斧的认为,姑姑是说她不正经。
  这不,“大革命”一开始,她便怂恿傻大个写姑姑的“大字报”,说姑姑是“死不改悔的走资派”。
  那“大字报”,当然是她代劳的啦。
  王小娟上师范时,心全用在了男女之间上,没好好上课,学习是一塌糊涂。所以,她写的那“大字报”,也就词不达意、乱七八糟的,更没有什么能让人感兴趣的子丑寅卯,人们也就不拿她那“大字报”当回事。而相反,有的人却在那大字报上看到了姑姑负责任、好的方面。那大字报上说,有一次,傻大个下班忘了锁仓库的大门,姑姑看到后就大做文章的批评傻大个。傻大个认为,姑姑只是帮他锁了下门,值不得小题大作,因为我们澜沧县城,是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天下,别说忘了锁,就是敞开着大门,也没有那个革命群众会进去偷东西的。
  他们说的对,那时,我们家的门就从没想起锁过(左邻右舍,好像也没锁)。
  不过,正像有人在那大字报的下面,用钢笔留言写的那样:“不是偷不偷的问题,而是该锁门的人的责任心问题。”
  除了王小娟,另外还有一个人也恨姑姑,那人原是货栈的出纳,因“手脚不干净”被开除了,她以为是姑姑在原来的门市主任老宋那告了她的状。而事实上,在老宋发现她“手脚不干净”后,报告了县百货公司的领导,想把她给送公安局的。是姑姑帮她说好话,因为,她爱人在修澜沧到西盟的公路时,被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给打残了,姑姑很是同情她。这样,县领导考虑到她家的特殊情况,才没把她抓去劳改的。可她就认定了是姑姑告的她。用她的话说,姑姑不告,那只当过兵,没上过学的老宋,根本看不出她在账上做的手脚(其实,是老宋看到她偷公家的东西回家)。后来,在王小娟她们拉姑姑游街时,那人和她那带残疾的丈夫,还趁乱上去打姑姑。
  王小娟她们批斗姑姑时,曾无中生有的说姑姑贪污,根据是:“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
  其实,这一缪论,古就有之。传说,草根皇帝朱元璋最恨商人,认为“无商不奸”,商人都会“偷税漏税”。所以,他出台了打压商人的政策,把商人们弄得苦不堪言,有许多的商人也因此破了产。商人们的破产,引发了帝国的经济危机。为了说服朱元璋,有的大臣上了奏折,可被刚愎自用的朱元璋否定了,有的人还因此掉了脑袋。
  据说,有一次,朱元璋和宰相刘伯温微服私访,见到一壮汉正在肉摊上买肉。这时,过来了一女子。两人打招呼后,那女子也买了一刀肉。买好肉后,两人便相约一起回家。
  刘伯温便问卖肉的,说这两人的家在哪儿。
  卖肉的便指了走出城门去的两人的背影,说:“出城二三里。”
  朱元璋小时没上过学,当了皇帝后特别的用心读书。据说,南京城里家家过年贴春联是从朱元璋时开始的。传说,有一年他上街视察,看过年是不是家家都贴了春联。结果,有一屠夫家没贴。他便叫来问了。那屠夫说他不识字。朱元璋听后,叫人拿来纸笔,挥笔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对联。
  现在,听卖肉的说“出城二三里”,他便带点卖弄的接到:“炊烟四五家。”刘伯温忙说:“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朱元璋对完,抚掌大笑。
  朱元璋正高兴,就听刘伯温很认真地对他说,让兵士们去把先前出城去的那两个买肉的人给抓回来,斩了。
  朱元璋楞了一下,说他们又没犯法,怎么能杀呢?
  “他们犯了杀头的大罪——通奸。”
  “你怎么知道?”朱元璋有点儿奇怪。
  “孤男寡女、荒郊野外——有作案的条件,又自带有作案的工具。”说这话时,刘伯温的表情很是严肃。
  朱元璋听后,哈哈大笑。从此,废除了抑商的政策。
菜单 下一章
立即下载
猜你喜欢
权路谋局
吴建国,一个帅气、果敢、忠义的事业男,被众多美女包围式的追求。但他自制力极强,与两小无猜的赵丽天专心相爱。 然而,他被一主要靠美貌而在官场步步高升的杨咏看中。杨咏一边伺候官场里极个别的色狼,同时,她模仿武则天用权力寻欢男色,吴建国,成为最主要的猎物……
第二台阶
都市其他连载
男人的江湖
打工半年终于请到假期,日夜兼程赶回家,本想早日见到妻子,不料却看到不堪入目的场面......
东郭老农
现代都市完结
官场:从纪委书记到一方大员
官路艰难,行差踏错一步,就会万劫不复。 但仕途也很简单,只要你站对了队,用对了人,找对了方向,将无往不利。 沈飞重生到了十八年前,那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且看他如何只手补天裂,逆转人生!
烟雨任平生
现代都市连载
沉浮(又名官途)
身世神秘的刘飞大学毕业之后,由于性格嚣张,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面临着重重危机,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全方位打压,且看刘飞如何在一路横冲直闯碾压各路对手,如何弄清身世横扫各大势力,登顶人生巅峰!
梦入洪荒
都市其他完结
巅峰权力
宁为酷吏,不做青天。 叶家镇镇长苏逸做梦都没想到在清水县新县委书记上任的第一天,就有本镇老百姓拿着血书拦路上访。面对这种情况,他只能是迎难而上。然而让所有人意料不到的是看似普通的上访事件,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天大的阴谋......
金戈铁马
现代都市连载
官途
描写某高官李向东10年官样年华,地域横跨经济中等发达地区、边远贫穷地区、发达富裕地区,主人公也历炼了不同地域、不同职务面临的种种危机与挑战,是一部写实的网络小说。
怎么了东东
都市其他完结
上一章
下一章
字号
5
间距
主题